[发明专利]一种内螺旋槽的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35753.7 | 申请日: | 2011-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4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贾利晓;张永红;朱德荣;朱耀华;于明道;宋联美;张庆丰;穆欣;温广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 代理人: | 陆君 |
地址: | 47102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内螺旋槽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螺旋槽的加工方法,适用于工件内孔尺寸小、槽深、变升角、起始位置与结束位置重合的内螺旋槽。
背景技术
螺旋槽是机械结构中常见的零件,其加工方法一般采用成型盘状刀具或指状刀具通过铣削或车削、拉削进行加工螺旋槽面。对于变升角内螺旋槽的加工,可以采用数控铣削的加工方法,但铣削加工时要求工件内孔能放入刀具,铣削加工时需要有一定的刚性,刀具的长度受限制,因此,在加工工件内孔尺寸小、槽深、变升角、起始位置与结束位置重合的内螺旋槽时,采用铣削加工方法存在诸多干涉,无法铣削,对于高硬度、难加工材料加工更加困难。目前,现有技术中尚没有更好的加工这类零件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工成本低、不受工艺系统刚性限制的内螺旋槽的加工方法,用于加工工件内孔尺寸小、槽深、变升角、起始位置与结束位置重合的内螺旋槽。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螺旋槽的加工方法,其采用四轴联动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床来加工变升角内螺旋槽,加工步骤为:采用机械加工方法加工零件端面、外圆、内孔以及内螺旋槽起始位置孔;设计加工粗电极、半精电极和精电极;将零件水平放置在所述电火花成型机床的工作台上,以端面、外圆为基准,找正、找平零件并压紧;将电极安装在所述电火花成型机床上,根据内螺旋槽起始位置孔对正电极,采用电火花加工时,先使用粗电极进行粗加工,然后使用半精电极进行半精加工,最后使用精电极进行精加工;粗电极沿一个方向边旋转边沿轴线移动,旋转加工到180度即可停止,重新从内螺旋槽起始位置孔沿反方向边旋转边沿轴线移动直至与已加工完成部位重合,粗加工完成;半精电极边旋转边沿轴线移动,沿一个方向旋转360度,完成半精加工;精电极边旋转边沿轴线移动,沿一个方向旋转360度,进行精加工,内螺旋槽加工完成。
所述的内螺旋槽的加工方法,其在粗电极对内螺旋槽进行粗加工之前,将细铜丝装夹在电火花成型机床上,在水平放置的零件外圆最高点位置电火花加工小尺寸气孔,小尺寸气孔轴向位置位于螺旋槽内。
所述的内螺旋槽的加工方法,其零件外圆最高点的小尺寸气孔为直径Ф2mm~Ф4mm气孔。
所述的内螺旋槽的加工方法,其粗电极对内螺旋槽进行加工时,先旋转0°至180°,同时轴向移动(H/X )*180 mm,其中H为螺旋槽在轴向的变化量,X为内螺旋槽的螺旋升角为A的螺旋线与螺旋升角为B的螺旋线交点位置角度;再反向旋转,旋转到不同的角度轴向对应移动量不同,尤其在上述两段螺旋线交点位置圆滑过渡区域,可分成若干段。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优越性:
该内螺旋槽的加工方法,其工艺设计合理,采用四轴联动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床,利用电火花加工,能够加工内孔尺寸小、变升角、升角大、槽深的内螺旋槽,尤其是对于高硬度、难加工的材料,也能够容易的加工;电火花加工不产生加工应力,不受工艺系统刚性限制,对于车削、铣削、拉削等极难加工的工件,或即使能够加工,加工成本也非常昂贵的工件,采用电火花加工,只需设计加工合理的电极即可加工,加工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加工的实施例零件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3是图1所述零件的螺旋槽的上、下螺旋面起始位置图;
图4是图1所述零件的螺旋槽的中心螺旋线沿中径展开图;
图5是图1所述零件的气孔布置图;
图6是图4中R区域放大分段图;
图7是粗电极、半精电极、精电极示意图;
图8是图7的A向视图;
图中:1-端面;2-内孔;3-外圆;4-上内螺旋槽;5-下内螺旋槽起始位置孔;6-下内螺旋槽;7-上内螺旋槽起始位置孔;8-上内螺旋槽气孔;9-下内螺旋槽气孔;10-上内螺旋槽的中心螺旋线:11-下内螺旋槽的中心螺旋线: D-内螺旋槽中径值;D1-内螺旋槽起始位置孔径值;A-螺旋升角;B-螺旋升角;R-圆滑过渡半径;X-螺旋升角为A的螺旋线与螺旋升角为B的螺旋线交点位置角度;H-螺旋槽在轴向的变化量;r-粗电极、半精电极、精电极的端面;d-粗电极、半精电极、精电极的直径;L-粗电极、半精电极、精电极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理工学院,未经洛阳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57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包装卡自动筛选机
- 下一篇:无芯轴螺旋弯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