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40444.9 | 申请日: | 201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43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蔡鹏飞;沈辉忠;王鹏;高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06 | 分类号: | B66B1/06;B66B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胡美强;王婧荷 |
地址: | 20180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系统 | ||
1.一种电梯系统,其包括一第一逻辑单元、多个终端减速开关及一第一检测单元,该第一逻辑单元利用该第一检测单元检测电梯的位置和速度,其特征在于,该电梯系统还包括一第二逻辑单元及一第二检测单元,该第二逻辑单元利用该第二检测单元检测电梯的位置和速度,该第一逻辑单元与该第二逻辑单元对电梯的位置和速度的检测相互独立、并且能够独立地控制电梯减速或急停,该第一逻辑单元与该第二逻辑单元还互相监测对方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终端减速开关均对应有一标准位置、一位置误差限制值及一速度限制值;
该第一逻辑单元检测每个终端减速开关动作时电梯的位置,并与该终端减速开关对应的标准位置相比较,若差值超出该终端减速开关对应的位置误差限制值,则控制电梯减速;该第一逻辑单元还检测每个终端减速开关动作时电梯的速度,若超出该终端减速开关对应的速度限制值,则控制电梯急停;
该第二逻辑单元检测每个终端减速开关动作时电梯的位置,并与该终端减速开关对应的标准位置相比较,若差值超出该终端减速开关对应的位置误差限制值,则控制电梯减速;该第二逻辑单元还检测每个终端减速开关动作时电梯的速度,若超出该终端减速开关对应的速度限制值,则控制电梯急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逻辑单元与该第二逻辑单元的互相监测为:该第一逻辑单元与该第二逻辑单元定期地互相发送用于表征工作状态正常的表征数据;若该第一逻辑单元超出一第一时间仍未收到来自该第二逻辑单元的表征数据,则在电梯停止时禁止电梯再次启动、在电梯运行时控制电梯减速;若该第二逻辑单元超出一第二时间仍未收到来自该第一逻辑单元的表征数据,则在电梯停止时禁止电梯再次启动、在电梯运行时控制电梯急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逻辑单元与该第二逻辑单元互相发送检测到的电梯速度,若该第一逻辑单元与该第二逻辑单元检测到的电梯速度不一致,则控制电梯急停或禁止电梯再次启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电梯运行过程中,该第二逻辑单元持续地检测电梯的速度、并与电梯的额定速度相比较,若差值超过一超速限制值,则控制电梯急停。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电梯系统包括一终端减速保护继电器,该终端减速保护继电器的触点与该电梯系统的抱闸接触器及主回路接触器串联、并串联于该电梯系统的变频器的信号公共端回路中,当需要控制电梯急停时,该第一逻辑单元和/或该第二逻辑单元控制该终端减速保护继电器释放。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逻辑单元和/或该第二逻辑单元对该终端减速保护继电器进行防粘连检测,若发现该终端减速保护继电器的触点发生粘连,则禁止电梯再次启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终端减速保护继电器具有一副触点,并采用方案一和/或方案二:方案一,该副触点输入至该第一逻辑单元,该防粘连检测为:在电梯每次停止时,该第一逻辑单元均主动控制该终端减速保护继电器进行释放、并检测该终端减速保护继电器的触点是否能够断开,若能够断开则判定未发生粘连,若不能够断开则判定发生粘连;方案二,该副触点输入至该第二逻辑单元,该防粘连检测为:在电梯每次停止时,该第二逻辑单元均主动控制该终端减速保护继电器进行释放、并检测该终端减速保护继电器的触点是否能够断开,若能够断开则判定未发生粘连,若不能够断开则判定发生粘连。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电梯系统能够进行自学习运行,该自学习运行为:电梯在井道中连续运行,该第一逻辑单元向该第二逻辑单元发送一自学习命令,以命令该第二逻辑单元与该第一逻辑单元同时对井道数据进行自学习。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该自学习运行中,该第一逻辑单元及该第二逻辑单元记录每层楼的平层开关动作时电梯的位置及每个终端减速开关动作时电梯的位置,并将每个终端减速开关动作时电梯的位置作为该终端减速开关对应的标准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044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体无动力强化循环复氧系统
- 下一篇:用于立体痕迹提取的硅胶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