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弹力复合纱的三轴系对称复合纺纱工艺及其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42006.6 | 申请日: | 201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47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于伟东;蔡光明;柯贵珍;石先军;吴济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纺织大学 |
主分类号: | D02G3/32 | 分类号: | D02G3/32;D01H13/04;D01H13/10;D01H5/7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 |
地址: | 430073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弹力 复合 三轴系 对称 纺纱 工艺 及其 设备 | ||
1.一种高弹力复合纱的三轴系对称复合纺纱工艺,其特征是:是在普通的环锭纺细纱机的前罗拉的上方增加一控制张力的握持辊,使绕行通过的弹力丝在等张力条件下,居中喂入前罗拉钳口;而位于弹力丝两侧的短纤维须条经集束器对称同步地喂入前罗拉钳口,当弹力丝和两束短纤维须条出前罗拉钳口后在加捻作用下汇聚形成弹力丝在内、短纤维须条包覆在外的高弹力复合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弹力复合纱的三轴系对称复合纺纱工艺,其特征是具体工艺步骤为:
1)在普通的环锭纺细纱机的前罗拉(4)的上方增加一握持辊(1),握持辊与前罗拉的前上罗拉相接触;增加确定弹力丝(3)的中心轴位置的定位导纱钩(2);增加确定两束短纤维须条(7)对称喂入的一对集束器(6);
2)将弹力丝(3)经定位导纱钩(2)到达握持辊(1),由握持辊(1)握持弹力丝(3)贴附转移于前罗拉(4)上,并随前罗拉(4)的转动喂入前罗拉钳口(5);取粗纱条两筒,经环锭纺细纱机上的后罗拉、皮圈罗拉和前罗拉牵伸后的两束短纤维须条(7),经一对集束器(6)定位,以4-40mm的间距、对称地经由集束器(6)喂入前罗拉钳口(5),从而形成三轴系的同步喂入;
3)当所述的弹力丝(3)和两束短纤维须条(7)从前罗拉钳口(5)输出时,在加捻作用下三者汇聚于一点,形成弹力丝(3)被两束短纤维须条(7)对称包缠于内的高弹力复合纱(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弹力复合纱的三轴系对称复合纺纱工艺,其特征是:所述两束短纤维须条的张力为自然纺纱牵伸张力;弹力丝(3)的张力为1-40cN。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弹力复合纱的三轴系对称复合纺纱工艺,其特征是:两束短纤维须条、弹力丝(3)的质量比为10-80∶10-80∶10-8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弹力复合纱的三轴系对称复合纺纱工艺,其特征是:弹力丝(3)通过定位导纱钩(2)的左右移动调整其中心轴位置;前后移动调整其在握持辊(1)上的包围角,或在握持辊(1)上再加绕1-3圈增加包围角,以控制对所述弹力丝(3)稳定的张力输出,亦即所述的包围角为(30°-160°)+(0-3)×36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弹力复合纱的三轴系对称复合纺纱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的两束短纤维须条(7)通过一对集束器(6)的左右移动来调整其喂入的对称性;通过这对集束器(6)的相互靠拢与分开并配以加捻调整所述的短纤维须条(7)的包缠角,来调节高弹力复合纱(8)的弹性伸长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弹力复合纱的三轴系对称复合纺纱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的弹力丝(3)是指氨纶长丝、莱卡弹性长丝或聚烯烃基弹性纤维长丝。
8.实现权利要求1或2所述工艺的高弹力复合纱的三轴系对称复合纺纱设备,它涉及普通的环锭纺细纱机,其特征是:在普通的环锭纺细纱机的前罗拉(4)的上方增加一握持辊(1),握持辊与前罗拉的前上罗拉相接触,握持辊(1)设置在机架上;增加定位导纱钩(2),定位导纱钩(2)设置在前后左右移动机构上,前后左右移动机构设置在机架上;增加一对集束器(6),握持辊(10位于一对集束器(6)之间,一对集束器(6)位于前罗拉(4)的后侧;一对集束器(6)分别设在左右移动机构上,左右移动机构设置在机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200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流器的启动方法
- 下一篇:减薄轻量化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