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主机的悬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43342.2 | 申请日: | 201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05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熊贤早;辛登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正和造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12 | 分类号: | B66C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主机 悬吊 装置 | ||
1.一种船舶主机的悬吊装置,包括有钢丝绳和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包括第一钢丝绳(111)、第二钢丝绳(211)、第三钢丝绳(112)、第四钢丝绳(212)和中部钢丝绳,所述吊架的顶部左端通过第一钢丝绳(111)与第一牵引部相连接,所述吊架的顶部右端通过第二钢丝绳(211)与第二牵引部相连接,所述吊架的底部左端通过第三钢丝绳(112)延伸至主机(5)的第一吊点(A),所述吊架的底部右端通过第四钢丝绳(212)延伸至主机(5)的第四吊点(D),所述吊架的中部设置有用于中部钢丝绳从上至下穿过吊架中部延伸至对应的第二吊点(B)和第三吊点(C)的空间,所述中部钢丝绳的上端与第三牵引部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架包括有上梁(41)和下梁(42),上梁(41)和下梁(42)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接,所述第一钢丝绳(111)的下端与上梁(41)的左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钢丝绳(211)的下端与上梁(41)的右端相连接,所述第三钢丝绳(112)的上端与下梁(42)的左端相连接,所述第四钢丝绳(212)的上端与下梁(42)的右端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包括有斜杆(43)和竖杆(44),所述斜杆(43)的上端与上梁(41)的端部相连接,下端与同侧的下梁(42)端部相连接,所述竖杆(44)的上端与上梁(41)相连接,下端与下梁(42)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架为上梁(41)宽下梁(42)窄的梯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结构呈等腰梯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41)的左端设置有左吊板(45),在左吊板(45)上部脱卸式设置有活动的第一吊耳(11),所述上梁(41)的右端设置有右吊板(46),在右吊板(46)上部脱卸式设置有活动的第二吊耳(21),所述第一钢丝绳(111)的下端与第一吊耳(11)相连接,所述第二钢丝绳(211)的下端与第二吊耳(21)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架包括有上梁(41)和下梁(42),上梁(41)和下梁(42)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接,所述吊架呈上梁(41)宽下梁(42)窄的梯形,所述第一钢丝绳(111)的下端与上梁(41)的左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钢丝绳(211)的下端与上梁(41)的右端相连接,所述第三钢丝绳(112)的上端穿过下梁(42)左端的活动吊耳(13)与上梁(41)左端相连接,所述第四钢丝绳(212)的上端穿过下梁(42)右端的活动吊耳(13)与上梁(41)右端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41)的左端设置有左吊板(45),在左吊板(45)上部脱卸式设置有活动的第一吊耳(11),所述上梁(41)的右端设置有右吊板(46),在右吊板(46)上部脱卸式设置有活动的第二吊耳(21),所述第一钢丝绳(111)的下端与第一吊耳(11)相连接,所述第二钢丝绳(211)的下端与第二吊耳(21)相连接,所述第三钢丝绳(112)的上端穿过下梁(42)左端的活动吊耳(13)与左吊板(45)下部的第三吊耳(12)相连接,所述第四钢丝绳(212)的上端穿过下梁(42)右端的活动吊耳(13)与右吊板(46)下部的第四吊耳(22)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为等腰梯形。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9中任一所述的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41)由两根水平且间隔平行排列的两根横梁(411)组成,该两根横梁(411)通过数根间隔的拉杆(412)相互连接在一起,所述下梁(42)由两根水平且间隔平行排列的两根下横梁(421)组成,该两根下横梁(421)通过数根间隔的下拉杆(422)相互连接在一起,所述中部钢丝绳穿过两根横梁(411)中部的空间(413)和下梁(42)的两根下横梁(421)中部的空间(423)延伸至第二吊点(B)和第三吊点(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正和造船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正和造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334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太阳能风能晒盐和发电的方法
- 下一篇:一体化注射针剂瓿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