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解再生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49984.3 | 申请日: | 201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31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16 |
发明(设计)人: | 西条义司;山本久光;石嵜隆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村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5B1/00 | 分类号: | C25B1/00;C25B9/00;C25B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 再生 处理 装置 | ||
1.一种电解再生处理装置,对去钻污处理槽中的去钻污处理后的处理液进行电解而使该处理液再生,其特征在于包括:
再生处理部,包含具有作为阳极发挥功能的内周面的筒状部和设置在所述筒状部内且在与所述内周面隔开的状态下沿所述筒状部的延设方向延伸的阴极,并且通过所述筒状部的所述内周面与所述阴极之间的间隙来输送所述处理液;
送出侧导管,下游侧端部连接于所述筒状部,将从所述去钻污处理槽排出的所述处理液引导至所述再生处理部;以及
送回侧导管,上游侧端部连接于所述筒状部,将从所述再生处理部排出的所述处理液引导至所述去钻污处理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再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状部包含具有作为阳极发挥功能的内周面的第1配管和具有作为阳极发挥功能的内周面的第2配管,
所述阴极包含第1阴极和第2阴极,所述第1阴极设置在所述第1配管内且在与所述第1配管的内周面隔开的状态下沿所述第1配管的延设方向延伸,所述第2阴极设置在所述第2配管内且在与所述第2配管的内周面隔开的状态下沿所述第2配管的延设方向延伸,其中,
所述第2配管,以其延设方向与所述第1配管的延设方向平行、且在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1配管相邻的方式与所述第1配管并排设置,
所述送出侧导管的所述下游侧端部连接于所述第1配管的一端部,所述第1配管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2配管的一端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解再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配管配置在所述第1配管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再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状部包含具有作为阳极发挥功能的内周面的第1配管和具有作为阳极发挥功能的内周面的第2配管,
所述阴极包含第1阴极和第2阴极,所述第1阴极设置在所述第1配管内且在与所述第1配管的内周面隔开的状态下沿所述第1配管的延设方向延伸,所述第2阴极设置在所述第2配管内且在与所述第2配管的内周面隔开的状态下沿所述第2配管的延设方向延伸,其中,
所述送出侧导管的所述下游侧端部与所述第1配管的上游侧端部连接,
所述第1配管的下游侧端部与所述第2配管的上游侧端部连接,
所述第2配管在相对于所述第1配管倾斜的状态下被设置,以使延设方向与所述第1配管的延设方向成锐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解再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配管配置在所述第1配管的上方,
所述第1配管以其下游侧端部高于其上游侧端部的方式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
所述第2配管以其下游侧端部高于其上游侧端部的方式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再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状部包含具有作为阳极发挥功能的内周面的第1配管和具有作为阳极发挥功能的内周面的第2配管,
所述阴极包含第1阴极和第2阴极,所述第1阴极设置在所述第1配管内且在与所述第1配管的内周面隔开的状态下沿所述第1配管的延设方向延伸,所述第2阴极设置在所述第2配管内且在与所述第2配管的内周面隔开的状态下沿所述第2配管的延设方向延伸,其中,
流经所述送出侧导管的所述处理液被分别引导至所述第1配管的所述延设方向的一端部及所述第2配管的所述延设方向的一端部,并从所述第1配管的所述延设方向的另一端部及所述第2配管的所述延设方向的另一端部排出至所述送回侧导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村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上村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998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云计算的配制养生粉的方法
- 下一篇:电动车的仪表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