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足踏启动装置及足踏启动装置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63561.7 | 申请日: | 2011-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8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平山周二;藤登博;小林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N3/04 | 分类号: | F02N3/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雒运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启动 装置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跨骑型车辆的足踏启动装置及足踏启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跨骑型车辆中,具有当引擎启动时使用电池电动机的车辆,特别是在小型轻量车辆中,是通过用脚踩下足踏板进行操作的足踏启动装置来完成上述启动动作的(专利文献1)。
该足踏启动装置通常具有使足踏臂克服回动弹簧作用力而向一个方向旋转自如的足踏轴,在该足踏轴上的足踏齿轮的侧面设置有与其始终啮合的中间齿轮(idle gear)。
此外,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足踏启动装置的结构中,在足踏齿轮的返回位置且与中间齿轮啮合的该足踏齿轮的端部的齿底形成得比其他的齿底浅。通过该齿底结构,“能够使与足踏齿轮的返回位置的中间齿轮的啮合成为没有晃动的状态”。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昭60-33343号公报
以往,通常多少都会存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那样的足踏启动装置在引擎启动时的“顶回现象”。该“顶回现象”是指,当对足踏板(足踏臂)的踏下弱时,引擎无法启动,在并未完全踩下足踏板的期间,曲轴的反转力经中间齿轮等传递向足踏齿轮,也就是所谓“反顶”现象。
在该情况下,足踏启动装置的啮合的齿轮彼此承受较大的负载。因此,期望获得提高中间齿轮与足踏齿轮的啮合部分的强度或提高耐久性等某种对策。
另一方面,因为这种足踏启动装置可适用于具备如前所述的小型轻量的引擎的车辆,所以只是增大齿轮来提高强度的对策不能令人满意,因此期望获得不导致产品结构大型化的对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前述的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中间齿轮与足踏齿轮的啮合部分的耐久性且不导致齿轮大型化的足踏启动装置及足踏启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方案1的发明的足踏启动装置具备:设置在内燃机的曲轴上的足踏棘轮、与该足踏棘轮卡合脱离的足踏从动齿轮、与该足踏从动齿轮啮合的足踏驱动齿轮、对该足踏驱动齿轮向特定方向施力的回动弹簧,通过足踏臂的转动来启动所述内燃机,其中,所述足踏驱动齿轮构成为在足踏返回时的齿底面设置有焊接形成的限位部,且所述限位部的强度比所述足踏从动齿轮的强度低。
在方案1所记载的结构的基础上,方案2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具有多个限位部分,所述多个限位部分设置在所述足踏驱动齿轮的相邻的齿底。
在方案1或2所记载的结构的基础上,方案3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的高度构成得比齿尖的顶部高。
在方案1~3中任一项记载的结构的基础上,方案4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具有多个限位部分,在足踏返回时与所述足踏从动齿轮先啮合的位置设置的第一限位部分的内部硬度比其他限位部分的内部硬度低。
在方案1~4中任一项记载的结构的基础上,方案5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对所述足踏驱动齿轮进行轴支承的足踏轴构成为支承所述足踏臂。
方案6的发明是一种足踏启动装置的制造方法,该足踏启动装置通过与足踏臂连结的足踏驱动齿轮及足踏从动齿轮使曲轴转动而启动内燃机,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当在所述足踏驱动齿轮的、足踏返回时的齿底面焊接形成与所述足踏从动齿轮抵接的限位部时,将所述限位部形成在多个相邻的所述齿底,并且在具有焊接时的余热的范围内错开其形成顺序来形成所述限位部。
在方案6所记载的结构的基础上,方案7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将所述限位部的高度形成得比齿尖的顶部高,并且降低位于足踏启动而逆转时与所述足踏从动齿轮先啮合的一侧的第一限位部分的高度,而且后形成第一限位部分。
在方案6或7所记载的结构的基础上,方案8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以铬钼钢作为材料而对所述足踏驱动齿轮的至少齿尖的部分进行了热处理后,利用不锈钢材料焊接形成所述限位部。
方案9的发明是一种跨骑型车辆,其具备方案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足踏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燃机与带式无级变速器形成一体而构成动力单元,在对所述足踏驱动齿轮进行轴支承的足踏轴的侧面配置对曲轴箱和单元罩进行紧固的紧固构件。
在方案9所记载的结构的基础上,方案10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动力单元的下侧设置有保持车辆的主停车架。
【发明效果】
根据方案1的发明,通过将限位部的强度构成得比足踏从动齿轮低,当足踏从动齿轮与限位部相抵时能够使该限位部变形,从而有效缓冲抵接时的负载。因此,齿轮的耐久性得到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35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中继器的稳定性指标
- 下一篇:与供显示的数据集交互的方法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