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硅料的铸锭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78002.3 | 申请日: | 2011-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63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黄林;吴彬辉;张泽兴;张小东;张理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旭阳雷迪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30B11/00 | 分类号: | C30B11/00;C30B28/06;C30B29/06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施秀瑾 |
地址: | 332005 江西省九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铸锭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料的铸锭方法,特别是一种冶金级硅料的铸锭方法。
背景技术
在高速发展的光伏行业中,低成本一直是主要竞争点。目前晶体硅是最主要的太阳能电池材料。近年来,太阳能硅材料价格居高不下,且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冶金级硅料其纯度介于工业硅和太阳能级硅之间,高纯度的冶金级硅通过铸锭、切片等加工可生产出符合要求的太阳能电池片。冶金级硅的生产技术在不断是深入,其产能也在不断扩大。对于冶金级硅的铸锭生产技术的也在不断的研究。利用低成本的冶金级硅和铸锭生产技术,可生产出多晶硅片,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可满足市场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其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硅料的铸锭方法,该方法易于操作、成本低,适合规模化生产,制备的硅锭收益率高,且其回收料可重复利用。
实现上述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方案,包括
(1) 配料,按冶金级硅与太阳能级硅的重量比4:8备料,其中太阳能级硅中包含2-5%总重量的细碎硅料;
(2) 布料,将细碎太阳能级硅铺设在坩埚底部,将冶金级硅铺设在细碎硅料上面和坩埚侧面,形成“凹”形,在坩埚中间铺设剩余太阳能级硅料,并根据目标电阻率加入掺杂剂;
(3) 加热,将装有上述原料的坩埚置于铸锭炉中进行抽真空加热,分阶段升温使上部和四周的硅料熔化,至熔化后期延长熔化时间,使底部硅料全部熔化,然后进入长晶阶段;
(4) 长晶,在长晶阶段,分阶段降温,使晶体由下至上生长,待晶体长成后,经退火冷却得到硅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低成本的冶金级硅和太阳能级硅混合铸锭技术生长多晶硅,得到的硅锭有高的收益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整个工艺在铸锭炉中进行,易操作,容易实现产业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第一层冶金级硅的装料图。
图3为第二层冶金级硅的装料图。
图4为第三层冶金级硅的装料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包括
(1) 配料,按冶金级硅与太阳能级硅的重量比4:8备料,其中太阳能级硅中包含2-5%总重量的细碎硅料;
(2) 布料,将细碎太阳能级硅铺设在坩埚底部,将冶金级硅铺设在细碎硅料上面和坩埚侧面,形成“凹”形,在坩埚中间铺设剩余太阳能级硅料,并根据目标电阻率加入掺杂剂;
(3) 加热,将装有上述原料的坩埚置于铸锭炉中进行抽真空加热,分阶段升温使上部和四周的硅料熔化,至熔化后期延长熔化时间,使底部硅料全部熔化,然后进入长晶阶段;
(4) 长晶,在长晶阶段,分阶段降温,使晶体由下至上生长,待晶体长成后,经退火冷却得到硅锭。
所述太阳能级硅中的细碎硅料的最大尺寸为20mm。
所述的冶金级硅为长条形状,最少两个面平整,可稳定与底面及顶部冶金级硅相接触,底层与上层的冶金级硅之间的布置角度为90度,共计铺设三层冶金级硅,冶金级硅之间和冶金级硅与坩埚之间留有2~5cm间隙。
所述的加热工艺中硅料熔化温度为1410~1600℃。
所述的长晶工艺,先快速降温到1410~1500℃,同时将隔热笼以选定速度打开,底部散热实现定向凝固,控制长晶速率1.0~1.2cm/h,使晶体由下至上稳定生长。
所述的掺杂剂为硼、稼或磷,掺杂后的目标电阻率为1.0~3.0Ω·cm。
实施例
包含以下步骤:
(1)计算冶金级硅和太阳能级硅混合的比例;
(2)将细碎太阳能级硅铺设在坩埚底部,将冶金级硅铺设在细碎硅料上面和坩埚侧面,形成“凹”形,在坩埚中间铺设剩余太阳能级硅料,并根据目标电阻率加入掺杂剂;
(3)将装有上述原料的坩埚置于铸锭炉中进行抽真空加热,分阶段升温使上部和四周的硅料熔化,至熔化后期延长熔化时间,使底部硅料全部熔化,然后进入长晶阶段;
(4)在长晶阶段,分阶段降温,以一定长晶速率使晶体由下至上生长,待晶体长成后,经退火冷却得到硅锭;
(5)将硅锭后续处理得到用于制作太阳能电池的硅片。
在上述步骤中:
步骤(1)中所述冶金级硅和太阳能级硅的重量比为4:8之间。
步骤(1)中所述的太阳能级硅中应包含一定量的细碎硅料,细碎硅料的最大尺寸为2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旭阳雷迪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西旭阳雷迪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80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检测冲放电电流的后备电源系统
- 下一篇:一种带卡钩式充电器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