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元酯酸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80881.3 | 申请日: | 2011-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3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赵海静;冷学芸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海静 |
主分类号: | C07C227/18 | 分类号: | C07C227/18;C07C22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4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元 酸化 合成 方法 | ||
1.一种化合物D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式(I)所示的化合物与式(II)所示的化合物进行反应得到化合物D,反应式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化合物(I)是通过2,2’-二氨基二苯氧基乙烷与溴乙酸乙酯反应得到化合物(IV),化合物(IV)通过碱水解反应,得到化合物(I),反应式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化合物(II)是通过乙二醇与钠、1-溴辛烷反应得到化合物(V),化合物(V)进一步与溴乙酰氯反应得到化合物(II),反应式如下:
4.一种化合物D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步,化合物(III)与溴乙酸乙酯反应,生成化合物(IV):
其中,反应溶剂为乙腈,以碘化钠作催化剂,以三乙胺、二异丙基乙胺或二异丙胺作缚酸剂;
第二步,化合物(IV)通过碱水解反应,得到化合物(I):
其中,水解反应所用的碱选自KOH或NaOH,反应温度为35-75℃;
第三步,化合物(I)与化合物(II)反应,得到化合物化合物D:
其中,反应溶剂为乙腈,以三乙胺或二异丙基乙胺作缚酸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反应中,缚酸剂三乙胺、二异丙基乙胺或二异丙胺用量为化合物(III)的1-6倍摩尔量,反应温度为35-75℃,溴乙酸乙酯的用量为化合物(III)的2-6倍摩尔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反应中,水解反应温度为45-5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反应中,缚酸剂三乙胺或二异丙基乙胺用量为化合物(I)的2-6倍摩尔量,反应温度为35-75℃,化合物(II)的用量为化合物(I)的2-6倍摩尔量。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反应中,缚酸剂三乙胺或二异丙基乙胺用量为化合物(I)的3-4倍摩尔量,反应温度为45-50℃,化合物(II)的用量为化合物(I)的3-4倍摩尔量。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反应中所述化合物(II)是通过化合物(V)与溴乙酰氯反应得:
其中,溴乙酰氯的用量为化合物(V)的1-4倍摩尔量,反应温度为20-55℃。
10.一种化合物D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a.化合物(IV)的合成:将化合物(III)、溴乙酸乙酯与催化剂碘化钠、缚酸剂三乙胺、二异丙基乙胺或二异丙胺在乙腈中混合,在温度为35-75℃反应4-8h,反应液趁热抽滤后降温析晶,过滤,收集滤饼,烘干即得化合物(IV);其中溴乙酸乙酯用量为化合物(III)的2-6倍摩尔量,三乙胺、二异丙基乙胺或二异丙胺用量为化合物(III)的1-6倍摩尔量;
b.化合物(I)的合成:将化合物(IV)加入适量乙腈中,搅拌分散,在35-75℃条件下,加入KOH或NaOH水溶液,反应1-3h,浓缩反应液,滴加盐酸溶液,调节pH小于4时,静置沉淀,过滤,收集滤饼,干燥得化合物(I);
c.化合物(II)的合成:将化合物(V)与缚酸剂三乙胺或二异丙胺在氯仿中混合,在温度为20-65℃搅拌下,加入溴乙酰氯的氯仿溶液,搅拌反应1.5-4h,反应液用水洗涤至中性,分液,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或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蒸除氯仿,得到油状物,即为化合物(II);其中,溴乙酰氯的用量为化合物(V)的1-4倍摩尔量;
d.化合物D的合成:将化合物(I)、化合物(II)、三乙胺或二异丙基乙胺加入乙腈中,40-50℃搅拌反应6-10h,将反应液40-60℃浓缩,加入体积比为1∶(0.5-2)的甲苯和水,分液,将有机层用饱和柠檬酸水溶液洗涤,再用水洗至中性,取有机层旋干,然后加入石油醚溶解,降温析晶,将所得固体进行干燥,即得化合物D;其中,缚酸剂三乙胺或二异丙基乙胺用量为化合物(I)的2-6倍摩尔量,反应温度为35-75℃,化合物(II)的用量为化合物(I)的2-6倍摩尔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海静,未经赵海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088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