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渗止水墙成槽机及其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81913.1 | 申请日: | 2011-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5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安国明;朱子峰;周冬颜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抚挖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5/06 | 分类号: | E02F5/06;E02F5/14;E02D19/18;E02D5/18 |
代理公司: | 抚顺宏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2 | 代理人: | 李壮男 |
地址: | 113126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渗 止水 墙成槽机 及其 施工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江河湖泊的堤防、围堰、水利工程坝址、城市地下铁的防渗止水、污水处理场的防污渗漏以及用于构筑成等厚度均质防渗止水墙的施工机械。
二、背景技术
江河湖泊堤防、围堰、水利工程坝址的防渗止水等成墙施工,目前多采用的施工方法是机械式或液压式抓斗,单轴或多轴全螺旋钻孔机在地下筑成防渗止水墙。机械式或液压式抓斗施工工艺首先是在地面下左右各开挖一个槽,然后再在其中间开挖一个槽,随后浇注水泥浆筑成防渗止水墙,这种施工工艺的缺点是:施工效率低,成槽质量差。特别是由于施工工艺的繁琐,所筑成的槽体由于相互搭接不善而造成成槽后的槽体漏水。单轴或多轴长螺旋钻孔机的施工工艺是在地下以各自形成的孔相互咬合,形成俗称的“糖糊状的槽体”。此种施工方法由于不是连续施工,而造成成槽后的墙体在地下“分叉”不搭接,特别是当槽深超过20米的深度以后,此种现象尤为突出,不但达不到防渗止水的目的,而且会造成大量的漏水现象。
近年来国内外研发成功双轮成槽机和深层搅拌成槽机。虽然在施工深度上可超越60米以上,但并未完全解决上述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施工机械本身结构复杂,造价高,目前在国内较难于推广应用。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传统的施工工艺及成槽机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渗止水墙成槽机。它完全解决了传统施工工艺及成槽机存在的问题,有效地构筑成等厚度均质的防渗止水墙体。
防渗止水墙成槽机由自行行走专用底盘、门架、支撑箱体装置、工作装置、液压系统、动力设备、电气装置及控制系统等组成,其中,工作装置由动力头装置、头部箱体、导轮装置、多节可互换的切削箱体及围绕动力头装置的链轮、导轮装置的惰动轮及多节切削箱体的呈环状封闭式链轨节和安装在链轨节上的切削刀具等构成;工作装置通过动力头装置上的导向槽与支撑箱体装置上的导向杆相啮合,借助于提升油缸的动作,工作装置沿导向杆上下滑动;支撑箱体装置通过上部导轨和下部导轨与门架上的上滑道和下滑道相啮合;工作装置、支撑箱体装置借助于上部横行油缸和下部横行油缸的联合动作,绕中心轴做摆动,并沿门架上的滑道做平行移动。
在成槽机施工时,将工作装置插入地中,借助于安装在驱动箱体上的液压马达驱动,带动主动链轮、链轨节、切削刀具转动。在导向杆摆动及专用底盘同时移动的情况下,进行防渗止水槽体的土体切削,与此同时,由头部箱体喷射出水泥浆等混合液体与原位置的切削土混合搅拌构筑成防渗止水墙。
这是一种联合动作的切土成槽过程,它的运动包括工作装置与导向杆相对于门架的摆动及平行移动;工作装置、导向杆、门架共同随自行行走专用底盘的水平横向移动。
与此同时,由头部箱体喷射出一定配合比的水泥浆、膨润土等液浆,与原位置的切削土混合、搅拌,在地下构筑成等厚度、均质、高性能的防渗止水墙。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好,适用范围广,一次性完成防渗止水墙施工的特点。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门架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抚挖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辽宁抚挖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19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