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内燃机的λ调节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83971.8 | 申请日: | 2011-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4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T·韦斯;M·亨尔;M·施魏策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MTU腓特烈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41/14 | 分类号: | F02D41/1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严志军;杨国治 |
地址: | 德国腓***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内燃机 调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用于内燃机的λ调节的方法,在其中,利用内燃机的预定的运行状态的识别来确定校正因子(KAL),在内燃机运行期间通过校正因子(KAL)修正λ测量信号(iP)并且设置为用于内燃机的λ调节的实际λ值(Lam(IST))。
背景技术
为了遵守法定的有害物质限值,将内燃机调节到理论λ值。在该调节回路中λ探测器的泵电流(Pumpstrom)被获取为测量值。然后将它换算成实际λ值并且与理论λ值进行比较,由此得到λ调节偏差。然后λ调节器根据λ调节偏差计算调整信号,例如理论喷射量,然后再利用理论喷射量操控喷射器。由于在内燃机的废气管中的恶劣的环境引起λ探测器在其使用寿命上的老化,由此测量值的信号改变。但是为了获得高精度,λ探测器必须以有规律的间隔、例如在大约24运行小时之后被校正。
由DE 10 2005 056 152 A1已知一种用于校正λ探测器的方法。利用内燃机的预定的运行状态的识别,确定用于匹配测量值的修正值。匹配的测量值那么对应于实际λ值。预定的运行状态定义为该状态,在其中喷射被解除并且内燃机的转速位于极限转速之上。即在内燃机的减速超速操作(Schiebebetrieb)或汽车的滑移阶段(Schubphase)期间。但是由此该方法限于汽车应用、例如客车或货车。在所谓的路外(offroad)应用中、例如对于驱动挖掘机或输油泵的内燃机不存在滑移阶段。因此对于该应用情况不能使用前面所述的方法。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开发一种用于利用λ探测器的校正进行λ调节的方法,该方法也可以在路外应用中使用。
该目的通过这种方法实现,其特征在于,如果马达惯性运转被启动,则预定的运行状态被识别;设计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示出。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即在于,求得在马达惯性运转(Motorauslauf)时用于修正λ-测量信号的校正因子。为此在第一实施形式中随着马达惯性运转的启动、例如通过马达停止信号,喷射被解除。在第二实施形式中随着马达惯性运转的启动,马达转速首先从怠速转速暂时提高到校正转速。在经过时间滞后(Zeitstufe)之后然后如第一实施形式喷射被解除。通过暂时提高马达转速在时间上延长马达惯性运转阶段,由此提供更大的空气体积流供λ探测器的校正使用。因此精确的校正是有利的。
在两个实施形式中随着马达惯性运转的启动设置时间窗,在其中确定λ测量信号的最大值。当马达转速低于限值时,该时间窗结束。在实践中限值也可以对应于每分钟零转。作为故障保护设置成,关于误差带权衡最大值。如果该最大值位于误差带之内,则最大值设置为允许的值并且被继续处理。而如果该最大值位于误差带之外,则它设置为不允许的值、不采纳为数据值并且作为故障存储在故障计数器中。监视计数器状态。对于设置为允许的值的最大值,它通过商形成(Quotientenbildung)部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并且商被设置为校正因子。
本发明的优点是,对于没有滑移运行或没有附加装置的内燃机也能够实现λ探测器的校正。由此才能够实现该内燃机的λ调节。根据实验可证实,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相对于没有校正的方法明显更加精确。此外本方法对马达负荷变化和对不同的λ探测器更加可靠。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示出优选的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系统图,
图2示出λ-调节回路的方框图,
图3示出校正的方框图,
图4示出马达惯性运转的时间曲线图,
图5示出图4的部段,
图6示出转速变化曲线(第一和第二实施形式),
图7示出第一程序流程图,
图8示出子程序UP1以及
图9示出第二程序流程图。
附图标记清单
1 内燃机
2 燃料箱
3 低压泵
4 抽吸节流阀(Saugdrossel)
5 高压泵
6 轨道
7 喷射器
8 单存储器(Einzelspeicher)
9 轨道-压力传感器
10 电子马达控制器(ECU)
11 λ探测器
12 废气管
13 λ调节回路
14 λ调节器
15 调节段
16 计算部
17 校正部
18 平均值计算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MTU腓特烈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MTU腓特烈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39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