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葡萄栽培布置及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84187.9 | 申请日: | 2011-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98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罗建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建峰 |
主分类号: | A01G17/02 | 分类号: | A01G17/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梁鑫 |
地址: | 623100 四川省阿坝藏族***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葡萄 栽培 布置 方法 | ||
1.葡萄栽培布置,包括栽种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栽种布置为以大小行交替的方式布置葡萄树,小行行间距控制在0.4~0.6m,大行行间距控制在2.5~3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葡萄栽培布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树形布置,所述树形布置为使单株主枝(1)上的主蔓形成为横臂(2),横臂(2)与主枝(1)形成T树形或倒L树形,并将同一行的相邻葡萄树的横臂(2)连接固定,在同一行中形成与地面平行的连续横臂(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葡萄栽培布置,其特征在于:横臂(2)离地高度控制在0.8~1.1m;每相邻两株葡萄之间横臂(2)的总长度控制在2~3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葡萄栽培布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叶幕布置,所述叶幕布置为通过引绑或固定手段使每个单行横臂上生长的枝条(3)的叶幕形成V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葡萄栽培布置,其特征在于:使小行间相邻的平行横臂(2)上生长出的邻近叶幕面相交叉,整体上形成双V型叶幕,叶幕交叉点在结果带与光和带交叉部位,进而形成光合层、挂果层以及地面与挂果层之间的通风层三层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葡萄栽培布置,其特征在于:形成双V型叶幕的方式为,两平行横臂(2)间引放在小行的行间内的枝条(3)就近交叉固定,交叉固定点在枝条上最高的结果节位附近。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葡萄栽培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幕形成在距离地面0.9~2m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葡萄栽培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幕布置成V型的方式为将横臂(2)上长出的枝条(3)间次按一根引放在小行之外,一根引放在小行之内布置,同一横臂上枝条间距在0.2~0.3m之间。
9.葡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栽种葡萄树:以大小行交替的方式布置栽种葡萄树,栽种时小行行间距控制在0.4~0.6m,大行行间距控制在2.5m~3m;
b、确定树形:栽培过程中使每株葡萄树主枝(1)上长出一条或两条主蔓,使主蔓基本垂直于主枝,形成为横臂(2),横臂(2)与主枝(1)形成T树形或倒L树形,然后将同一行的相邻葡萄树的横臂(2)连接固定,以在同一行中形成与地面平行的连续的横臂(2);横臂(2)离地高度控制在0.8m~1.1m;每相邻两株葡萄之间横臂(2)的总长度控制在2~3m;
c、叶幕确定和挂果:每年新梢长出后,通过引绑或固定手段使横臂上长出的新梢枝条(3)所长成的叶幕形成为V型叶幕,横臂(2)间引放在小行之内的枝条就近交叉固定,交叉固定点控制在枝条上最高的结果节位附近,使得小行间相邻平行横臂邻近的叶幕面相交叉,整体上形成双V型叶幕,叶幕形成在距离地面0.9m以上和2m范围内,叶幕交叉点在结果带与光和带交叉部位;在果实生长期,长出的果实集中生长在离地面0.9m左右、横臂(2)以上0.3m高度和水平方向的0.1~0.4m的空间范围内,进而形成光合层、挂果层以及地面与挂果层之间的通风层三层结构;葡萄树及果实期间进行田间管理,直至葡萄收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建峰,未经罗建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418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竹筴鱼肉卷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马桶注水阀的唇面侧给水管水量调节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