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微腔生化传感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89307.4 | 申请日: | 2011-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6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光;吴远大;王玥;张家顺;安俊明;王红杰;李建光;胡雄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D5/26 | 分类号: | G01D5/26;G01N21/41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生化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传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灵敏度的光学微腔生化传感器。
背景技术
化学和生物传感器已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国防、科技和工农业生产等各个领域中。光学传感器是传感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原理是:被测物质与光场相互作用,从而使光场的某些参量(如波长、相位、光强、偏振等)发生变化。
集成光波导传感器具有抗电磁干扰、耐恶劣环境(如高温、核辐射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响应快、便于集成等优点,在临床医学、生物工程、食品工业、环境污染等领域展现出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集成光波导传感器通常采用干涉或者谐振等原理。采用谐振原理的集成光波导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能耗低,易于集成等优点而被广泛地研究。
基于谐振原理的集成光波导传感器,为了获得高的灵敏度和低的探测极限,通常要求微腔的Q很高(~106)。这使得传感器的制备对工艺的要求很苛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灵敏度的光学微腔生化传感器,具有易于集成、降低了光传感系统的成本、灵敏度很高、探测极限小和降低了工艺要求的优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微腔传感器,包括:
一第一3dB光分束器和一第二3dB光分束器;
一传感微腔,该传感微腔的一侧与第一3dB光分束器的端口1耦合,该传感微腔的另一侧与第二3dB光分束器的端口1耦合;
一参考微腔,该参考微腔的一侧与第一3dB光分束器的端口2耦合,该参考微腔的另一侧与第二3dB光分束器的端口2耦合;
一样品槽,该样品槽用于容置传感微腔;
一参考槽,该参考槽用于容置参考微腔;
其中传感微腔与参考微腔的自由频谱宽不同,入射光由第一3dB光分束器输入,经分束后分别与传感微腔和参考微腔相耦合;耦合进入传感微腔和参考微腔的光分别耦合进入第二3dB光分束器的端口1和端口2,两束光经第二3dB光分束器干涉后作为传感信号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微腔生化传感器,其中传感微腔是微环、微盘、微球或光子晶体微腔。
其中参考微腔是微环、微盘、微球或光子晶体微腔。
其中传感微腔与第一3dB光分束器端口1的耦合是基于倏逝波耦合,其耦合方式为横向耦合或者垂直耦合。
其中传感微腔与第二3dB光分束器端口1的耦合是基于倏逝波耦合,其耦合方式为横向耦合或者垂直耦合。
其中参考微腔与第一3dB光分束器端口2的耦合是基于倏逝波耦合,其耦合方式为横向耦合或者垂直耦合。
其中参考微腔与第二3dB光分束器端口2的耦合是基于倏逝波耦合,其耦合方式为横向耦合或者垂直耦合。
其中用于制作该光学微腔生化的材料是SOI、有机物或者硅基二氧化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设计简单、制备方便、与标准的CMOS工艺兼容、易于集成。
2.本发明对光谱仪分辨率的要求很低,从而极大的降低了光传感系统的成本。
3.本发明的灵敏度很高,探测极限小。
4.本发明对微腔Q因子、临界耦合条件等因素的依赖小,降低了工艺要求。
附图说明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高灵敏度光学微腔生化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当样品槽和参考槽中的物质折射率相同时,参考光束、传感光束和最终输出光束的频谱响应图。其中,(a)为参考光束,(b)为传感光束,(c)为最终输出光束。
图3是当样品槽和参考槽中的物质折射率差为10-4时,参考光束、传感光束和最终输出光束的频谱响应图。其中,(a)为参考光束,(b)为传感光束,(c)为最终输出光束。
图4是当传感器的微腔损耗很大(A=0.95,A为光在传感器一周的光损耗)、Q因子很低(~8×103)、且不在临界耦合条件下、传感微腔内折射率变化为10-4时,参考光束和最终输出光束的频谱响应图。其中,(a)为参考光束,(b)为1.552μm波长附近的参考光束,(c)为最终输出光束。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微腔传感器,包括:
一第一3dB光分束器1和一第二3dB光分束器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93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浮式水下清泥机
- 下一篇:一种背光模组的背板、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