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DSP的电动汽车多路逆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89442.9 | 申请日: | 2011-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35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杨重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华盛源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龚燮英 |
地址: | 100191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dsp 电动汽车 逆变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DSP的电动汽车多用逆变器,尤其涉及一种可同时控制汽车电机、打气泵和转向助力泵的多路逆变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机控制器、打气泵驱动逆变器和转向助力泵驱动逆变器应用到电动汽车中。
现有技术中,通常是使用一个分线箱,将电池出来的线分到电机控制器、打气泵驱动逆变器和转向助力泵驱动逆变器,需要四个单独的设备。
如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的汽车驱动电机、打气泵和转向助力泵驱连接示意图,电池出来的线先到分线箱10,分线后分别连接到电机驱动器11、逆变器一12和逆变器二13,电机驱动器11连接到汽车驱动电机14,逆变器一12连接到打气泵15,逆变器二13连接到转向助力泵16。
这种方式存在以下缺点:
(1)多个逆变器和分线箱连接使得电路结构相对复杂,并且造价昂贵;
(2)连接部件增多导致存在多个故障点可能,容易出现漏电和漏水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基于DSP的电动汽车多路逆变器,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1)多个逆变器和分线箱连接使得电路结构相对复杂,并且造价昂贵;(2)连接部件增多导致存在多个故障点可能,容易出现漏电和漏水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方案:
一种基于DSP的电动汽车多路逆变器,包括一个电机控制逆变电路、一个打气泵控制逆变电路和一个转向助力泵控制逆变电路,上述三个逆变电路同时输出PWM信号分别控制汽车驱动电机、打气泵和转向助力泵。
进一步,电机控制逆变电路包括第一DSP微处理器(211)、IGBT全桥逆变电路(261)、第一输入缓冲电路(221)以及第一输出缓冲电路(222);所述第一DSP微处理器(211)包括AD输入端、ABZ输入端、PWM输出端、CAN通信端、SPI接口端以及IO接口端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第一输入缓冲电路(221),其输入端接入电机的位置编码信号,其输出端连接所述ABZ输入端;第一输出缓冲电路(222),其输入端连接所述PWM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IGBT全桥逆变电路(261),所述IGBT全桥逆变电路(261)与汽车驱动电机(14)连接。
进一步,电机控制逆变电路还包括第一AD运放与比较电路(231)和第二AD运放与比较电路(232);其中,第一AD运放与比较电路(231),其输入端接入汽车驱动电机(14)的三相电流信号、温度信号和所述汽车驱动电机(14)驱动电路的温度信号,其输出端连接AD输入端;第二AD运放与比较电路(232),其输入端接入汽车驱动电机(14)驱动电路的直流电压信号与直流电流信号,其输出端连接AD输入端。
进一步,所述第一输出缓冲电路(222)具有使能端,所述第一AD运放与比较电路(231)和第二AD运放与比较电路(232)均具有故障信号输出端,并且均连接至第一输出缓冲电路(222)的使能端。
进一步,所述打气泵控制逆变电路和转向助力泵控制逆变电路共同包括第二DSP微处理器(212)、第二输出缓冲电路(223)、第三输出缓冲电路(224)、第一功率模块全桥逆变驱电路(262)以及第二功率模块全桥逆变驱电路(263);所述第二DSP微处理器(212)包括PWM1输出端、PWM2输出端、CAN通信端、SPI接口端以及IO接口端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输出缓冲电路(223)其输入端连接所述PWM1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第一功率模块全桥逆变驱电路(262),所述第一功率模块全桥逆变驱电路(262)与打气泵(15)连接;第三输出缓冲电路(224)其输入端连接所述PWM2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功率模块全桥逆变驱电路(263),所述第二功率模块全桥逆变驱电路(263)与转向助力泵(16)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第二以及第三输出缓冲电路、第一AD运放与比较电路(231)和第二AD运放与比较电路(232)是通过门电路配置实现的。
进一步,所述第一DSP微处理器(211)和所述第二DSP微处理器(212)的IO接口端通过光耦合器电路与外接接口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DSP微处理器(211)的CAN通信端与第一CAN总线通信电路(251)连接,所述第二DSP微处理器(212)的CAN通信端与第二CAN总线通信电路(25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盛源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华盛源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94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