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反应器同时脱除汽油和液化气中硫化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90851.0 | 申请日: | 201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1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寿;徐莉;刘宪龙;毛安国;张久顺;刘玉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45/06 | 分类号: | C10G45/06;C10G45/08;C10G45/04;C10G25/09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王景朝;庞立志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器 同时 脱除 汽油 液化气 硫化物 方法 | ||
1.一种同时脱除烃油和液化气中硫化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脱硫吸附剂由下部引入流化床反应器,汽油原料和氢气从底部进入流化床反应器中,自下而上流动,与反应器中的脱硫吸附剂接触吸附脱除其中的硫化物;含硫液化气在流化床反应器中部引入,与和汽油反应后的低活性脱硫吸附剂接触,脱除液化气中的硫化物;与液化气反应后的高载硫量的待生脱硫吸附剂由上部引出流化床反应器,进入流化床再生器中与含氧气体接触再生,再生后的脱硫吸附剂经还原后返回到流化床反应器下部循环使用。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化床反应器的操作温度为200~550℃,压力为0.5~5MPa。
3.按照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化床反应器的操作温度为300~500℃,压力为1.0~3.5MPa。
4.按照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油原料的重时空速为0.1~100h-1。
5.按照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油原料的重时空速为1~10h-1。
6.按照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通入流化床反应器中的氢气与汽油原料的摩尔比为0.01~10∶1。
7.按照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氢气与汽油原料的摩尔比为0.1~3∶1。
8.按照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硫液化气的重时空速为0.1~100h-1。
9.按照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硫液化气的重时空速为1~20h-1。
10.按照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油原料为馏程为35-250℃的含硫烃馏份,汽油原料中的硫含量大于50μg/g。
11.按照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硫液化气为以C3-C4馏分为主的含硫烃馏分,液化气中的硫含量大于10μg/g。
12.按照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化床反应器中,液化气通过的吸附剂床层高度占吸附剂床层总高度的10%~70%。
13.按照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流化床再生器中通入含氧气体,待生脱硫吸附剂与氧气反应烧焦再生,所述的流化床再生器的操作条件为:温度为300~800℃,压力为0.1~3.0MPa,含氧气体的气体线速为0.1~2.0m/s。
14.按照权利要求13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化床再生器的操作条件为:温度为350~600℃,压力为0.1~1.0MPa。
15.按照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再生脱硫吸附剂和还原性气体引入吸附剂还原器中,在温度为250~550℃,压力为0.2~5.0MPa的条件下进行还原,所述还原性气体的气体线速为0.05~1.0m/s。
16.按照权利要求1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再生脱硫吸附剂在温度为300~450℃,压力为的条件下进行还原。
17.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硫吸附剂为以氧化锌、氧化铝和硅石为载体,负载过渡金属作为促进剂活性组分的催化剂。
18.按照权利要求1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体含有10~90wt%的氧化锌、5~30wt%的氧化铝和5~85wt%的硅石,所述促进剂活性组分金属氧化物含量占所述脱硫吸附剂总重量的5~30wt%。
19.按照权利要求17或1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促进剂活性组分选自钴、镍、铁、锰、铜、钼、钨、银、锡和钒中的一种或几种。
20.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流化床反应器上部按汽油反应区吸附剂藏量的0.1~20wt%/小时的速率从反应器中卸出待生吸附剂进行再生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085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螺旋式桩机旋转冲击破碎头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用体能训练健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