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铜转子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95784.1 | 申请日: | 2011-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3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韩显寿;陈建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力热处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7/16 | 分类号: | H02K17/16;H02K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子,尤指能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尺寸制作的铜转子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马达转子大多为铝铸转子,由于铝的熔点较低,因此适用于压铸制程,可大量生产,但也因其特性为熔点较低,因此在压铸过程中,会有较多的杂质及气泡存在,减低了传导性,所以即有相关业者发展出以铜代替铝的铜铸转子,由于铜的电阻约为铝的三分之二以及具有较好的传导性及平衡性,故可有效降低欧姆损耗,经由系统整体设计也可将铁损大幅降低,因此总损耗可减少15-20%,同时还能减少定子与转子中硅钢片的使用量,让电机重量也减轻5-10%,但铸铜转子因铜的熔点较高,因此在压铸模具上有相当大的限制,因此目前只能使用在小型马达的转子上,且生产成本较高,无法广泛使用。
是以,要如何有效的让铜运用于转子上,且不受转子大小以及压铸制程所限制,以达到广泛运用的目的,即为从事此行业相关业者所亟欲改善的课题所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乃在于,使铜转子不受压铸模具限制而应用于各种尺寸的马达,并同时减少硅钢片的使用量以降低制造成本,提高整体生产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铜转子,该铜转子设置有硅钢片组、两个铜环以及复数铜条,硅钢片组由复数硅钢片层叠所组成,各硅钢片表面周缘环状间隔设置有复数容置孔,并使相邻硅钢片的容置孔形成联通状,其特征在于:
各铜条具有定位部,定位部两侧形成有焊接部,且铜条分别穿入硅钢片组的容置孔内,使定位部位于容置孔内,且两端的焊接部分别露出于硅钢片组两侧,而两个铜环分别设置于硅钢片组两侧,各铜环设置有复数相对于容置孔的贯孔,贯孔贯穿铜环的上下表面,使铜条的焊接部位于贯孔内,并在贯孔内壁与焊接部外缘之间填充有焊料,再以连续炉对铜转子进行加热,使焊料平均受热进而稳固地连接铜条的焊接部与铜环的贯孔。
其中:该铜环的外径大于硅钢片组的外径,使铜环外缘露出硅钢片组的周缘,并对加热后铜转子的铜环进行外径加工,以使铜环的外径相等于硅钢片组的外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发明凭借焊料焊设于铜条与铜环贯孔间所形成之间隙,使相邻铜条与两侧的铜环形成稳固的连接后,再对铜环的外径以车削的方式进行加工,以让两个铜环所形成的外径相等于硅钢片组的外径,使其形成铜转子,因此使本发明为不受转子大小以及压铸制程所限制,可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尺寸转子的制作上。
再者,由于铜条两端的焊接部与铜环的贯孔间,利用焊料稳固的连接,因此,当对铜环的外径进行加工时,焊料都保持完全填充于铜条的焊接部与铜环的贯孔间所形成之间隙内,因此使铜环与铜条不会受外径加工而产生脱离等不良的情形发生,可以大幅提升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状态示意图(一);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状态示意图(二);
图4是本发明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于设置于加热炉内进行加热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状态示意图(三)。
附图标记说明:10-铜转子;1-硅钢片组;11-硅钢片;111-容置孔;2-铜环;21-贯孔;3-铜条;31-定位部;32-焊接部;4-焊料;5-连续炉。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该铜转子10设置有硅钢片组1、两个铜环2以及复数铜条3,其中:
该硅钢片组1为由复数硅钢片11层叠所组成,各硅钢片11表面周缘环状间隔设置有复数容置孔111,且相邻硅钢片11的容置孔111形成联通状;该铜环2设置有复数相对于容置孔111的贯孔21,贯孔21贯穿铜环2的上下表面,且铜环2外径大于硅钢片组1的外径;该铜条3具有定位部31,定位部31两侧形成有焊接部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力热处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高力热处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57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