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的回油组件以及安装该回油组件的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05374.0 | 申请日: | 2011-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2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沈秀利;林智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06 | 分类号: | F01M11/06;F01M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地址: | 412002***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组件 以及 安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发动机的回油组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安装有该回油组件的发动机。
背景技术
活塞发动机的中机匣包括中机匣前壁和中机匣后壁,在中机匣前壁和中机匣后壁之间的圆筒形机匣的周向均匀分布设置有九个气缸安装孔,分别用于安装九个气缸。其中,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一般地安装在中机匣的最下方,且对称分布。目前,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的中机匣内的滑油收集方法是:如图1所示,在中机匣前壁和中机匣后壁的下方各安装有一个滑油池。在中机匣前壁和中机匣后壁的滑油池的安装凸缘上,分别设置一个回油孔,中机匣内的滑油经上述的回油孔自动流入滑油池内。由于发动机中机匣的前半部和后半部均设置有曲轴配重,曲轴配重在工作过程中将中机匣内的滑油搅动,引起滑油飞溅充满中机匣,并伴有油雾形成。现有的活塞式航空发动机中机匣内的滑油收集采用原始的自动流入滑油池的方式回收,此方法的缺陷在于:滑油以及油雾的收集不及时,且回油率不高。而该飞溅的滑油和油雾若不及时收集将会粘附在曲轴配重上,一方面增加曲轴配重的重量,造成功率损失;另一方面滑油在曲轴配重表面特别是曲轴配重的下端面形成结层,会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的回油组件,以解决现有活塞式发动机中机匣内滑油回收不及时、回收不干净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回油组件,用于收集发动机中机匣内的滑油,发动机的中机匣包括中机匣前壁和中机匣后壁,中机匣前壁底部设置有第一回油孔,中机匣前壁上设置有前壁配重;中机匣后壁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回油孔,中机匣后壁上设置有后壁配重;在中机匣的底部设置有导油板,导油板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一回油孔和第二回油孔处;导油板包括第一集油边和第二集油边,第一集油边设置在前壁配重的正下方,第二集油边设置在后壁配重的正下方。
进一步地,第一集油边的顶面与静止状态时的前壁配重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0.5mm~5mm;第二集油边的顶面与静止状态时的后壁配重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0.5mm~5mm。
进一步地,导油板还包括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第一油道由第一集油边的底边延伸并曲卷而成,第一油道与第一回油孔贯通;第二油道由第二集油边的底边延伸并曲卷而成,第二油道与第二回油孔贯通。
进一步地,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均为敞口式的圆弧形油道。
进一步地,第一油道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安装环,第一安装环伸入第一回油孔内,且第一安装环与第一回油孔相互嵌固;第二油道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安装环,第二安装环伸入第二回油孔内,且第二安装环与第二回油孔相互嵌固。
进一步地,中机匣的下部设置有发动机的第一缸和第二缸,第一缸和第二缸分别安装在中机匣的二个气缸安装孔上,导油板设置在中机匣内的底部,且导油板设置在第一缸的安装孔和第二缸的安装孔之间;导油板的第一侧面与第五缸的外径贴合设置;导油板的第二侧面与第六缸的外径贴合设置。
进一步地,中机匣前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油孔,中机匣前壁的至少一个导油孔与第一回油孔贯通;中机匣后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油孔,中机匣后壁的至少一个导油孔与第二回油孔贯通;中机匣前壁的至少一个导油孔和中机匣后壁的至少一个导油孔均与发动机的滑油箱贯通。
一种发动机,在该发动机的中机匣内安装有上述的回油组件。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在中机匣内设置有导油板,该导油板拦截被曲轴配重搅动的滑油,切断被曲轴配重吸附的滑油,及时地回收中机匣内的滑油,大大提高了滑油的回收率,并且大大地减小了滑油飞溅造成的功率损失,减小了发动机由于中机匣内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发动机中机匣内回油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发动机回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导油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图2中A1-A1向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图2中A2-A2向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图2中A3-A3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53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