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06334.8 | 申请日: | 2011-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7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吴享珍;梁俊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31/00 | 分类号: | F21V31/00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冯志云;吕俊清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水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户外灯具的防水装置。
背景技术
设置于户外的灯具例如路灯、车灯等,由于长期承受着外界频繁且剧烈的温度及压力变化,不断变化的温度、灰尘、污物以及水气都大大地影响着户外照明灯具的寿命,因此灯具的防水效能就显得格外重要。
具体而言,当户外降雨时,灯具壳体会产生急剧的温度下降,而温度的急剧降低会导致灯具的内部压力随之下降。如此一来,水气及空气中的尘埃便更容易通过壳体的密封间隙进入灯具内部。尤其,水气进入壳体后会附着在灯具的内壁上,凝结成水珠,将严重影响产品的性能。
现有的一种防水方式是采用密封条填塞住壳体间的缝隙,但是当壳体由多个部件组装而成时,在不同部件间接合时可能会因组装作业时锁固力量的差异而在接合处产生断差,并且,密封条之间的黏合部也会因公差产生缝隙,进而造成防水防尘的失效。
另外,因外界温度的变化使得密封条长久下来也随着应力变化而疲劳甚至产生裂缝,不仅无法抵挡水气入侵,最终连水及各种污物皆会通过缝隙进入灯具内部。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长期在潮湿、恶劣环境下使用的防水装置,其防水防尘效果佳且使用寿命长,同时可兼顾其防护成本,已成为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长期在潮湿、恶劣环境下使用的防水装置,其防水防尘效果佳且使用寿命长,同时可兼顾其防护成本。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防水装置包括一壳体、两第一盖体、一电子元件以及两第一防水件。壳体由铝挤方式制成,其具有一空腔。第一盖体设置于空腔内。电子元件容置于空腔且位于所述两个第一盖体之间。两第一防水件邻设于其中一第一盖体相对于另一第一盖体的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防水装置更包括一第二盖体及一第二防水件,第二盖体设置于壳体,第二防水件邻设第二盖体面对空腔的一侧,且第一盖体与第一防水件、壳体及第二盖体与第二防水件共同形成一密闭空间,以容置电子元件。其中,第一盖体及第一防水件密封空腔的两第一开口,电子元件由第一开口放入密闭空间后,第二盖体及第二防水件密封空腔的一第二开口。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盖体与第一防水件以及壳体共同形成一密闭空间,以容置电子元件。
在一实施例中,防水装置更包括一载板,电子元件固设于载板,载板由其中一第一开口放入密闭空间后,第一盖体及第一防水件密封空腔的两第一开口。其中,载板容置于密闭空间后与壳体连接,其连接方式为卡合、螺合、胶接或上述方式的组合。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防水件或第二防水件为环状或片状。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防水件或第二防水件与壳体抵接处具有凹凸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盖体或第二盖体与壳体连接,其连接方式为卡合、螺合、胶接、枢接或上述方式的组合。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更具有一散热部,其与壳体一体成型制成。
承上所述,本发明的防水装置是借由铝挤壳体、第一盖体及第一防水件,或是借由铝挤壳体、第一盖体、第一防水件、第二盖体及第二防水件,达到三方向防水的目的。与现有相较,因第一盖体及第一防水件位于壳体的空腔内,不仅可避免阳光的照射,而减少第一防水件产生龟裂、毁损的机会,同时还能让第一防水件与壳体更加密合,不会因壳体间的结合产生的断差影响其防水防尘的效果,进而可同时提高防水结构及其应用的灯具等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与防水等级。此外,本发明的组装方式简便,在不同设计态样中,还可以不同方式将电子元件组装于防水装置中,其中由第一开口装入电子元件的实施例,更能进一步节省防水装置所使用的防水件及盖体,具有降低生产成本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A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防水装置的组合透视图;
图1B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防水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2A为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防水装置的组合透视图;以及
图2B为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防水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2:防水装置
11、21:壳体
111、211:空腔
112:散热部
113:沟槽
12a、12b、22a、22b:第一盖体
13a、13b、23a、23b:第一防水件
131:凹凸结构
14:载板
25:第二盖体
26:第二防水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63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