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机械增压器的离合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08891.3 | 申请日: | 2011-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28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马丽;施法佳;范礼;李后良;周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杰锋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27/112 | 分类号: | F16D27/112;F16D27/1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宫轶琳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机械 增压 离合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机械增压器的离合机构。
背景技术
机械增压技术已经愈来愈多地应用于提高发动机的功率,给一辆普通汽车或卡车安装机械增压器,会使其动力提高百分之五十以上;机械增压器另外一个特点是它是由发动机曲轴带动,所以它损耗了一部分发动机功率,机械增压器可消耗发动机20%的动力。尽管如此,机械增压仍然是一种比较经济有效地增强发动机功率的手段。机械增压器发动机转速越高,进气流量也越高,能够发挥出来的功率就越大。此外,相对于装有涡轮增压器的发动机,机械增压器发动机能够获得更好的油门相应。
在汽车运行中,常规的机械增压器在发动机的带动下一直处于工作状态,而实际上在某种状态下机械增压器并不需要工作,这将造成机械增压的磨损与发动机的功率损耗。如发动机在怠速工况和低负荷工况、特别是车辆在高速巡航时,需要发动机的功率相对较小,此时一直处于工作状态的机械增压器始终在给发动机增压,而且增压器自身也消耗功率,这将导致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较差、机械增压器的寿命缩短。因此有必要改变常规的机械增压器在发动机带动下一直工作的状态,根据发动机需要适时改变机械增压器的工作状态,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电流控制,动作快,成本低,传递扭矩大,尺寸范围广,散热性好的应用于机械增压器的离合机构。
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为一种应用于机械增压器的离合机构,包括输入轴,固定安装在输入轴上的带轮,所述的输入轴上安装转子,转子上安装能够控制带轮和转子吸合、松开的电磁元件。
所述的安装在转子上的电磁元件包括磁轭,感应线圈,衔铁,所述的磁轭套装在转子外圈,磁轭同时通过螺栓I固定在增压器上,磁轭内设置感应线圈,输入轴位于带轮和转子之间的位置活动安装有衔铁,所述的衔铁设置为与带轮固定安装的结构。
所述的带轮通过轴承I安装在输入轴上,磁轭通过轴承II安装在转子上,所述的衔铁设置为圆环形结构,衔铁与带轮之间通过多个铆钉连接,所述的带轮与转子之间套装有圆环状的回位簧片,回位弹簧片与带轮之间通过多个连接螺钉连接,所述的衔铁与转子之间设置为存在气隙δ的结构。
所述的转子与衔铁贴合的一端嵌装摩擦片,所述的摩擦片采用耐热性好,摩擦系数高,强度高的材料制造。
所述的输入轴设置为安装带轮的一段直径小于安装转子一段的结构,所述的两段输入轴之间通过凸台过渡,轴承I与凸台之间的位置套装环形结构的调整垫片。
所述的摩擦片采用石棉树脂材料。
所述的转子上设置沿转子外圈一周的凹槽II,所述的凹槽II内卡装圆环状的挡圈II,所述的挡圈II设置为能够对轴承II实现轴向定位的结构。
所述的带轮内腔设置沿带轮内腔一周的凹槽I,所述的凹槽I内卡装圆环状的挡圈I,挡圈I设置为能够对轴承I实现轴向定位的结构,所述的带轮设置为通过板件和螺栓II固定安装在输入轴前端的结构。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应用于机械增压器的离合机构,它的优越性便在于能够实现远距离控制,这是因为本发明的离合机构的动作是由摩擦元件(由摩擦片,转子,带轮,回复弹簧组成)执行的,只要接长控制线便能实现远距离集中操作和自动控制,这样比机械式,液压式有了很大的优点。
本发明的结构能实现机械增压器功率的实时有效的输入,而避免了传统机械增压器在起步、加速、减速状态下频繁变换,不仅实现功率利用最大化并且提高了机械增压器的工作寿命。
本发明体积小、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既适用于小批量样机试制中的装配,也适合于大批量规模生产中的装配。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应用于机械增压器的离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电磁元件的各部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输入轴,2、螺栓I,3、磁轭,4、感应线圈,5、转子,6、衔铁,7、回位弹簧片,8、铆钉,9、带轮,10、轴承I,11、板件,12、螺栓II,13、调整垫片,14、连接螺钉,15、轴承II,16、挡圈II,17、电磁元件;18、挡圈I,19、增压器;20、摩擦片,21、凸台,22、凹槽II,23、凹槽I,24、输入轴前端;25、气隙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杰锋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未经芜湖杰锋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88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顶盒按键的键值更改方法
- 下一篇:一种塑料导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