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条形发酵茶的加工方法及其组合物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310698.3 申请日: 2011-10-14
公开(公告)号: CN102318695A 公开(公告)日: 2012-01-18
发明(设计)人: 刘碧清 申请(专利权)人: 成都市碧涛茶业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23F3/08 分类号: A23F3/08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610000 四***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条形 发酵 加工 方法 及其 组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发酵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条形发酵茶的加工方法及条形发酵茶及其组合物。

背景技术

中国茶叶的分类现在尚无统一的分类。

茶叶成品按有无发酵一般可分为不发酵茶(如绿茶)、发酵茶(如红茶)。

茶叶成品按成品外观形状分为卷形茶、条形茶、扁形茶、螺形茶等,其中条形茶是将采摘的鲜叶进行揉捻加工而成的。

传统的发酵茶的通常加工工艺是茶青(即刚采摘下来的鲜茶叶)-萎调-揉捻-发酵-烘干,即将茶叶采摘之后(对采摘的茶叶的时间没有特别的要求,对鲜茶叶的叶数和芽数也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是嫩叶即可),进行萎调,然后进行揉捻,使茶叶所含汁液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发酵,之后低温烘干得成品发酵茶。一方面,由于传统工艺有时会导致发酵过度,从而使口感变差,另一方面,茶叶在揉捻后堆放发酵,茶叶堆放厚度不一,致使茶叶堆各处的温度不一,致使茶叶成品较差,口感不太好。同时,传统的发酵茶制作工艺有苦涩味,没有水果香型。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条形发酵茶的加工方法,该方法加工成的条形发酵茶茶条紧细园直匀齐多锋苗、金毫披露,色泽乌黑油润,汤色红艳,滋味醇厚爽口,香气嫩香浓郁带果香,叶底芽叶完整红匀亮。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条形发酵茶的加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采摘鲜叶;萎凋;初揉;复揉;发酵;干燥;提香。

作为优选,所述鲜叶于3月上旬至4月30日前采自福鼎大白茶茶树、名选131茶树或名选213茶树,所述鲜叶为独芽或1芽1叶。

作为优选,所述萎凋中鲜叶薄摊于竹筛内,每平方米面积竹筛摊鲜叶3~5公斤,温度20~27℃,时间8~12小时,相对湿度70~85%,良好通风,每隔2.5~3.5小时翻动一次;所述萎凋后的茶叶叶质柔软,折而不断,手捏成团,松开则慢慢散开,叶色暗绿无光泽,青草气消失,略显清香,将叶片对光观察,叶脉呈现浅红色。

作为优选,所述初揉中采用揉捻机进行揉捻,揉时8~13分钟,投萎凋后的茶叶松泡装满茶叶揉桶,按空压、微压、空压的原则加压,待萎凋后的茶叶初步成形时下桶。

作为优选,所述复揉中采用揉捻机进行揉捻,初揉叶松泡装满揉桶,揉捻先松揉2~5分钟,加轻压揉5~10分钟,加压重揉5~10分钟,轻压5~10分钟,空压8~12分钟,揉捻程度为成条率90~99%,细胞破碎率75~85%。

作为优选,所述发酵中发酵叶厚度为7~12厘米,发酵时间2.5~3.5小时,温度20-30℃,相对湿度85~96%,良好通风,充足氧气;所述发酵后的茶叶颜色呈桔红色,青草气消失,出现浓郁的熟苹果香。

作为优选,所述干燥中初烘时使用自动链板式烘干机,先启动烘干机,将烘干机进叶厚度控制器调至1.5~2厘米,当烘干机进风口的温度达到100~120℃时,将发酵叶送入烘干机,茶叶自动进入烘干机内,使茶叶温度迅速上升到80℃以上,使生物酶快速失去活性,经过15~22分钟,含水量22~28%时茶叶出机,下烘叶经输送震动槽输送到摊凉架上鼓风冷却;足火时烘干机进风口温度控制在90~105℃,足火时茶叶厚度3-4厘米,烘焙时间12~16分钟,茶叶含水量6~7%;足火后的茶叶用手指可以将茶叶捏碎成为粉末。

作为优选,所述提香中用微波干燥提香机和远红外提香机提香,温度150~200℃,速度中速,时间3~7分钟,水分控制在4.4~5.5%,提香后的茶叶嫩香浓郁带果香。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条形发酵茶,该条形发酵茶是通过上述加工方法获得的,该条形发酵茶茶条紧细园直匀齐多锋苗、金毫披露,色泽乌黑油润,汤色红艳,滋味醇厚爽口,香气嫩香浓郁带果香,叶底芽叶完整红匀亮。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含有上述条形发酵茶的饮料、酒、食品、保健品或药品。

发明反应机理:

红茶的发酵质量是决定红茶品质的关键,发酵的本质是充分发挥茶叶内的生物酶系统的作用,促进鲜叶内的主要化学物质水解、氧化、缩合,特别是多酚类物质的氧化、缩合,形成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多糖分解成双糖和单糖等。以及在生物酶的作用下,许多化学物质进一步氧化产生醇类、醛类、酸类、酯类等芳香物质,为红茶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发酵过程形成了红茶特有的滋味和香气,构成茶叶滋味的物质有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以及氨基酸、糖类、芳香成分等等。

有益效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碧涛茶业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碧涛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06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