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培养赤潮微藻海洋尖尾藻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14305.6 | 申请日: | 2011-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4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安鑫龙;宫春光;李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2 | 分类号: | C12N1/12;C12R1/89 |
代理公司: | 天津佳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002 | 代理人: | 廖晓荣 |
地址: | 071001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培养 赤潮 海洋 尖尾藻 方法 | ||
1.一种培养赤潮微藻海洋尖尾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海洋微藻为饵料藻培养赤潮微藻海洋尖尾藻;所述赤潮微藻海洋尖尾藻的培养条件是:温度18-25℃,光强2000-4000lx,光暗比L∶D=12 h∶12h ~14h∶10h,盐度4-60,饵料藻和赤潮微藻海洋尖尾藻的浓度配比范围为22:1~82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赤潮微藻海洋尖尾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饵料藻为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subcordiformis、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pyrenoidosa或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gjiangensis中的一种。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培养赤潮微藻海洋尖尾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亚心形扁藻和海洋尖尾藻的浓度配比范围为110:1~820: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培养赤潮微藻海洋尖尾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蛋白核小球藻和海洋尖尾藻的浓度配比范围为22:1~47: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培养赤潮微藻海洋尖尾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米氏凯伦藻和海洋尖尾藻的浓度配比范围为124:1~741: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培养赤潮微藻海洋尖尾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湛江等鞭金藻和海洋尖尾藻的浓度配比范围为36:1~65:1。
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任一培养赤潮微藻海洋尖尾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饵料藻粒径为赤潮微藻海洋尖尾藻粒径1/4以下的海洋微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培养赤潮微藻海洋尖尾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饵料藻的培养采用自养型海洋微藻的培养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农业大学,未经河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430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