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双层绕包外导体漏泄同轴电缆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15881.2 | 申请日: | 2011-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4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刘湘荣;蒋新洪;郭志宏;姚文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俊知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3/06 | 分类号: | H01P3/06;H01Q13/2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夏平 |
地址: | 21420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双层 绕包外 导体 漏泄 同轴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讯传输领域中通信线缆产品,具体是一种新型双层绕包外导体漏泄同轴电缆,其工作频率为100~5000MHz。本发明主要用于通信信号的传输、接收和发射,以实现无线信号的通信覆盖。
背景技术
在通信传输领域中,漏泄同轴电缆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传输介质,其即可作为传输线,又可作为信号收发天线,广泛应用于狭长区域的无线信号盲区覆盖。同时由于高频电磁波传输信号受漏泄同轴电缆结构及环境影响较为复杂,其产品结构的设计和制造难度较大,一直以来都是同轴电缆生产领域中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类型。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和射频传感信号的使用频率在不断提升,高频信号在复杂环境中的传输受限问题日益凸显,漏泄同轴电缆在特殊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也日渐被人们关注。
现有结构的漏泄同轴电缆由于制造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昂,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本发明是在现有同轴电缆的绝缘芯线上,变更了其外导体的使用材料,并采用全新的生产工艺方式,极大地降低了该类型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制造难度,是新型漏泄同轴电缆一种高效、稳定的设计生产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制造工艺简单、机械性能好更的新型双层绕包外导体漏泄同轴电缆。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电缆外导体采用铜(铝)塑复合膜,外导体披覆采用双层绕包方式,绕包结构为交叉重叠式绕包。
一种新型双层绕包外导体漏泄同轴电缆,从内到外依次包括沿电缆的中心轴线纵向延伸的中心导体、泡沫绝缘层、外导体和保护套,其中泡沫绝缘层将中心导体和外导体隔开,所述外导体为交叉重叠式绕包结构,外导体上设有饶包形成的四边形孔。
所述外导体包括一条顺时针绕包带和一条逆时针绕包带,顺时针绕包带不完全覆盖泡沫绝缘层,并形成连续的顺时针螺旋状的第一空隙槽;逆时针绕包带不完全覆盖泡沫绝缘层,并形成连续的逆时针螺旋状的第二空隙槽;第一空隙槽被逆时针绕包带交叉覆盖,第二空隙槽被顺时针绕包带交叉覆盖,在第一空隙槽和第二空隙槽均未被覆盖的区域形成四边形孔。
所述外导体的顺时针绕包带为铜塑复合膜或铝塑复合膜,其厚度为0.05毫米至0.10毫米。
所述外导体的逆时针绕包带为铜塑复合膜或铝塑复合膜,其厚度为为0.05毫米至0.10毫米。
所述四边形孔为沿轴向周期分布的小孔。
所述的四边形孔为金属带双层交叉重叠绕包形成,且左右不对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电缆外导体材料改为铜(铝)塑复合膜,不仅提高了材料的柔韧性,降低了外导体制造工艺难度,大大提高了漏泄同轴电缆的生产效率;还可实现外导体结构更为轻薄,大量节省了金属材料成本,提高了电缆的弯曲性能,具有重量轻、柔软性能好、弯曲半径小、易于安装敷设等优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 大大减轻外导体重量,节约成本。本发明外导体材料采用铜(铝)塑复合膜,金属层厚度仅为原来的1/4,因此能大大节约外导体金属的重量。
⑵ 线身柔软,生产效率高。本发明由于采用了绕包结构的外导体,具有较好的弯曲性能,其最小弯曲半径可达到电缆直径的5倍;相对于原有的轧纹开槽方式,其生产效率是原来的8倍。
⑶ 机械性能更好。本发明由于采用了双层绕包结构的外导体,具有较好柔韧性、抗拉性、抗压性,提高了电缆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改变了漏泄同轴电缆外导体的外导体制造工艺,采用铜(铝)塑复合膜双层绕包方式,降低了制造工艺难度,提高了漏泄同轴电缆的产品生产效率;通过双层绕包方式,外导体绕包间隙稳定,周期性和一致性好,且可以满足一次绕包披覆工序,即可实现产品定型,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可以通过调整铜(铝)塑复合膜外导体的宽度及绕包节距,来灵活变更空隙大小间隙的大小和间距,从而适应不同环境和频率需求。
以下结合一个优化具体实施例,事例性说明及帮助进一步理解发明,但实施例具体细节仅是为了说明发明,并不代表发明构思下全部技术方案,因此不应理解为对发明总的技术方案的限定,一些在技术人员看来,不偏离发明构思的非实质性改动,例如以具有相同或相似技术效果的技术特征简单改变或替换,均属发明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径向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纵向剖面图之一。
图3为本发明的纵向剖视图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俊知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俊知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58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分析车辆的底盘的状态的方法以及装置
- 下一篇:悬架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