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惯力储存释放再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110321879.6 | 申请日: | 2011-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0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屈兴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园区洁尔蓝绿化工程服务中心 |
主分类号: | B60K17/14 | 分类号: | B60K17/14;B60T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储存 释放 再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储存车辆惯力并作为动力重新释放驱动车辆起步行驶的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交通工具,特别是在城市中,车辆越来越多,道路变得越来越为拥挤,人们在驾车行驶过程中往往需要频繁的进行刹车、停车、起步。车辆在起步过程中往往耗油量较大,而且会产生大量的尾气,对环境造成污染,特别是对于一些大型的公交车辆和出租车,情况更加的严重。随着能源的日渐匮乏以及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如何能有效减少车辆起步时尾气排放、减少耗油量以成为许多汽车生产厂家急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减少汽车起步时耗油量及尾气排放量的车辆惯力储存释放再用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辆惯力储存释放再用系统,包括驱动车辆车轮旋转的驱动轴,其还包括:
一气马达,所述气马达通过一离合器与所述驱动轴连接,
一储气瓶,所述储气瓶包括一进气口和一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出气口处均设有单向阀,所述气马达的进气口通过一进气管与所述储气瓶的出气口连通,所述气马达的出气口通过一出气管与所述储气瓶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出气管还与一排气管连通,所述出气管与所述排气管之间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进气管还与一空气过滤器连通,所述进气管与所述空气过滤器之间设有一压力阀门;
当车辆起步时,所述储气瓶给所述气马达供气,所述离合器使气马达与驱动轴连接,所述气马达驱动所述驱动轴旋转;当车辆正常行驶时,所述离合器使所述气马达与所述驱动轴分离;当车辆刹车时,所述离合器使气马达与驱动轴连接,所述驱动轴带动所述气马达旋转,所述气马达产生气体并通过所述出气管给所述储气瓶充气。
优选的,所述气马达的进气管上设有第二电磁阀、流量开关和第一压力断电开关,所述第二电磁阀通过一个一二档触点供电开关与电源连接,所述流量开关通过拉线与车辆的离合踏板连接,所述第一压力断电开关与一与门开关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与门开关的另一个输入端与第二压力断电开关连接,所述第二压力断电开关通过一刹车管与车辆的刹车踏板连接,所述与门开关的输出端与一电磁开关连接,所述电磁开关可控制所述离合器使气马达与驱动轴连接或分离,所述第二压力断电开关还与所述第一电磁阀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电磁阀与电源连接的电路上还设有一触点断电开关,所述触点断电开关与车辆的刹车踏板连接,当踩下车辆的刹车踏板后,所述触点断电开关断开,第二电磁阀关闭。
优选的,其还包括一空挡手动供电开关,所述空挡手动供电开关与所述一二档触点供电开关并联。
优选的,所述空挡手动供电开关位于变速杆上。
优选的,所述排气管上设有一消音器。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使用该车辆惯力储存释放再用系统,在车辆起步时,可通过气马达带动驱动轴旋转来实现车辆的起步,这样可有效减少车辆起步时的耗油量,减少车辆尾气的排放,在进行刹车时,驱动轴可带动气马达给储气瓶充气,从而使储气瓶能保持足够大的压力,同时气马达还可以给驱动轴提供一定的阻力,可以起到减速作用,同时增强车辆的制动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专利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如图1、2、3所示,该车辆惯力储存释放再用系统包括驱动车辆车轮旋转的驱动轴1、气马达2及储气瓶4,气马达2通过一离合器3与驱动轴1连接。储气瓶4包括一进气口和一出气口,储气瓶4的进气口处设有单向阀6,储气瓶4的出气口处设有单向阀5。气马达2的进气口通过一进气管7与储气瓶4的出气口连通,气马达2的出气口通过一出气管26与所述储气瓶的进气口连通。出气管26还与一排气管27连通,出气管26与排气管27之间设有第一电磁阀28,排气管27上还设有一消音器,通过消音器可降低排气管27排气的声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园区洁尔蓝绿化工程服务中心,未经苏州工业园区洁尔蓝绿化工程服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18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