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械的工位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22005.2 | 申请日: | 2011-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0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亚历山大·马克思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69/06 | 分类号: | B65H6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王小东 |
地址: | 德国雷姆沙***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交叉 卷绕 筒子 纺织机械 | ||
1.一种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械的工位,其具有:
设置在喂给筒子的退绕位置区域内的纱线接纳机构;
安装在纱线行程区域内的纱线监测和处理机构;以及
用于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卷绕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位(1)具有导纱通道(6),所述导纱通道(6)包围纱线行程并且由多个部分构成,并且所述导纱通道(6)具有用于各种纱线监测和处理机构的容纳壳体(18、21)或者容纳部分(31、32、33),
其中,所述导纱通道(6)在所述卷绕装置(4)和定位在所述退绕位置(AS)的喂给筒子(2)之间延伸,并且所述导纱通道(6)能够根据需要在局部被施以负压,以使在所述导纱通道(6)内出现其流向可按规定来预定的负压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位,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纱通道(6)上连接有多个吸气管接头(12、13、14),所述导纱通道(6)能够通过所述多个吸气管接头在彼此不同的多个方向上被施以负压气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吸气管接头(12、13、14)连接在沿机器长度的吸气通道(17)上,并且所述多个吸气管接头(12、13、14)能够借助可调节的闸板(15)被选择性地施以负压,所述闸板(15)具有可按规定定位的多个吸气口(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纱通道(6)的在卷绕过程中引导纱线的区域构成为金属压铸件,并且所述多个吸气管接头(12、13、14)构成为塑料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纱通道(6)至少在局部区域内能够通过可取下的盖子被接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取下的盖子由透明塑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位,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纱通道(6)中加入用于纱线捻接机构(8)的容纳壳体(18),
在所述用于纱线捻接机构(8)的容纳壳体(18)上连接有第一吸气管接头(12)和第二吸气管接头(13),
所述第一吸气管接头(12)用于吸取与喂给筒子(2)相连的下纱线,
所述第二吸气管接头(13)用于吸取与交叉卷绕筒子(5)相连的上纱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纱通道(6)在入口侧配备有可伸缩地支承的吸气尾部(19),所述吸气尾部为了接纳纱线能够部分地降低到所述喂给筒子(2)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尾部(19)配备有封闭闸板(20),所述封闭闸板根据需要实现所述导纱通道(6)的入口的气压封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闸板(20)如此构成,以使所述封闭闸板还附加起到余纱剪断机构的作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纱通道(6)在出口侧具有吸气头容纳壳体(21),
在所述吸气头容纳壳体(21)上连接有:第三吸气管接头(14)、能够有限转动地支承的吸气头(22)以及能够定位在不同位置上的控制阀门(23)。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头(22)能够在第一位置(I)和第二位置(II)之间移动,
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所述吸气头(22)的通口紧挨在保持在所述卷绕装置(4)中的交叉卷绕筒子(5)的表面之前,
在所述第二位置上,在捕获纱线之后,纱线条(24)被张紧在所述交叉卷绕筒子(5)和所述吸气头(22)的通口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头(22)由两部分构成并且如此支承在其转动轴上,以使两个吸气头部分(22A、22B)能够在所述转动轴上沿轴向移动以形成纱线出口缝。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门(23)能够选择性地定位在三个位置(A、B、C)上,其中,第一位置(A)构成卷绕位置,第二位置(B)构成抽吸位置,第三位置(C)构成关闭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未经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200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