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热式多孔介质尾气热能回收微排放节能发动机主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32106.8 | 申请日: | 201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9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静迅电梯设备有限公司;陈明;顾仁欣 |
主分类号: | F02M31/093 | 分类号: | F02M31/093;F01N5/02;F02M25/00;F01N3/08;F02B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4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热 多孔 介质 尾气 热能 回收 排放 节能 发动 机主 装置 | ||
1.一种蓄热式多孔介质尾气热能回收微排放节能发动机主件装置,包括气缸、活塞、尾气进气管、尾气排气管、空气进气管、空气滤清器、发动机进气管、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在冷、热两端的分隔的多孔介质蓄热体中的同根长管中进行低温、高温互速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多孔介质尾气热能回收微排放节能发动机主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高温尾气输入管(1)至低温余气排气管(4)的中间设置内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2)、内层多孔介质蓄热体(3),在新鲜低温空气输入管(5)至高温空气导入发动机进气输入管(10)的中间设置外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7)、外层多孔介质蓄热体(8),在内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2)中间的体内设置高温燃烧清灰电热棒(13),在新鲜低温空气输入管(5)的输出端设置备用副压气机(23),在高温燃烧清灰电热棒(13)的体外设置电加热高温燃烧调控器(14)、电源(15),在高温空气导入发动机进气输入管(10)的输入端设置主压气机(17)、富氧空气发生器(20)、富氧空气压力储气罐(21)、富氧空气输入控制系统(22),在高温尾气输入管(1)的输出端设置废气涡轮增压机(16),在高温尾气输入管(1)的输入端与高温空气导入发动机进气输入管(10)的输出端设置气缸(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多孔介质尾气热能回收微排放节能发动机主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高温尾气输入管(1)至低温余气排气管(4)的中间通道上设置内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2),在内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2)上设置内层多孔介质蓄热体(3),在内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2)的中间通道内设置高温燃烧清灰电热棒(13),内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2)、内层多孔介质蓄热体(3)的高温端(12)的一端与高温尾气输入管(1)的一端相连接,内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2)、内层多孔介质蓄热体(3)的低温端(11)的一端与低温余气排气管(4)的一端相连接,富氧空气压力储气罐(21)的一端与富氧空气发生器(20)连接另一端与富氧空气输入控制系统(22)连接,主压气机(17)的一端与外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7)、富氧空气输入控制系统(22)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高温空气导入发动机进气输入管(10)连接,废气涡轮增压机(16)的一端与内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2)连接另一端与高温尾气输入管(1)连接,高温尾气输入管(1)的一端与废气涡轮增压机(16)连接另一端与气缸(18)连接,高温空气导入发动机进气输入管(10)的一端与主压气机(17)、富氧空气输入控制系统(22)连接另一端与气缸(18)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多孔介质尾气热能回收微排放节能发动机主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新鲜低温空气输入管(5)至高温空气导入发动机进气输入管(10)的中间通道上设置外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7),在外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7)内设置外层多孔介质蓄热体(8),在外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7)外设置外保温层(9),外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7)、外层多孔介质蓄热体(8)、外保温层(9)的低温端(11)的一端与新鲜低温空气输入管(5)的一端相连接,外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7)、外层多孔介质蓄热体(8)、外保温层(9)的高温端(12)的一端与高温空气导入发动机进气输入管(10)的一端相连接,电加热高温燃烧调控器(14)的一端与温燃烧清灰电热棒(13)电连接,电加热高温燃烧调控器(14)的另一端与电源(15)电连接,内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2)、内层多孔介质蓄热体(3)、高温燃烧清灰电热棒(13)的高温端(12)的一端与高温尾气输入管(1)的一端相连接,内管多孔介质余热回收蓄热体管(2)、内层多孔介质蓄热体(3)、高温燃烧清灰电热棒(13)的低温端(11)的一端与低温余气排气管(4)的一端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静迅电梯设备有限公司;陈明;顾仁欣,未经上海静迅电梯设备有限公司;陈明;顾仁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210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蓄热式多孔介质尾气热能回收微排高节能发动机主件装置
- 下一篇:刮板输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