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离合器盘状零件数控淬火机床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34382.8 | 申请日: | 2011-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7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覃章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迪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673 | 分类号: | C21D1/673;C21D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合器 零件 数控 淬火 机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盘状零件淬火技术领域,特别是离合器盘状零件数控淬火机床。
背景技术
离合器是传递汽车或摩托车动力系统的重要部件,它担负着将动力与发动机之间进行切断与连接的工作,在汽车或摩托车行驶过程中操作频繁。为了保证离合器良好的运行状态,对离合器从动盘总成和压板总成的平面度要求较高,而总成平面度主要由离合器盘状零件的平面度决定。
目前国内在进行盘状零件的整体淬火时,基本采用传统粗放式炉窑加热与油池淬火,少量采用压淬工艺,但均为人工操作,零件加热时间控制不精确,影响盘状零件加工质量,且采用现有技术制得的盘状零件变形大,需反复校平加热,导致盘状零件硬度下降,甚至只能做报废处理,给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带来很大影响。
现有技术工艺时间长、耗能大、成本高、效率低,且现有技术为多在敞开环境中进行,造成空气污染,生产环境恶劣,工件易被氧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加工效率高、成本低、耗能小、产品质量好的离合器盘状零件数控淬火机床。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离合器盘状零件数控淬火机床,它包括上料机、加热压淬装置、上料机械手、下料机械手、接料机,上料机和接料机分设加热压淬装置的两侧,所述加热压淬装置包括机架和主工作转台,主工作转台上设有四个加工托盘,四个加工托盘沿主工作转台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四个加工托盘包括两个加热托盘和两个压淬托盘,且相同类型的托盘呈对角设置,机架包括一位于主工作转台上方的横梁,横梁的一侧设有导轨,导轨上设有沿导轨自由运动的上料机械手和下料机械手,横梁的另一侧设有一个位于压淬托盘上方的压淬装置和一个位于加热托盘上方的加热装置;
所述的压淬装置包括上模和设在上模上方的壳体A,上模的下表面设有导流槽,上模上还设有多个与导流槽连通的分流孔,壳体A上设有进液管,进液管与分流孔相连通;
所述的压淬托盘包括下模,下模的上表面设有多个导流槽,导流槽外侧的下模上设有导流孔;
所述的加热托盘包括一个侧壁呈阶梯状的外壳,外壳的内部沿从上到下的方向依次设有工件釜、卡爪座、举升座A、举升座B,工件釜上设有一平面A,卡爪座上安装有至少三个内卡爪和与内卡爪相对应的外卡爪,内卡爪与对应的外卡爪通过连接块相连接,且卡爪座上设有与连接块相配合的通孔,举升座A上设有与连接块数量相等,且分布位置相同的凸块,举升座B上设有至少三个举升顶杆,且举升顶杆依次穿过举升座A、卡爪座和工件釜上设有的与之配合的通孔,举升顶杆的上表面与工件釜的平面A相平。
所述上料机上设有若干个储料盘,储料盘上设有导位柱,储料盘的上方设有一个举升臂A。
所述接料机上也设有若干个储料盘,储料盘上设有导位柱,储料盘的上方设有一个举升臂B。
所述的压淬托盘下模的外围设有一环形凸出板,壳体A底部外表面上设有一与该环形凸出板相配合的凹槽。
所述的加热装置为电磁感应加热器。
所述的加热装置还包括一壳体B,壳体B设于电磁感应加热器的上方,壳体内通入保护气体。
所述的压淬托盘、加热托盘的下方均设有一液压油缸,液压油缸一端固定于旋转主工作转台上,另一端固定于压淬托盘或加热托盘上。
所述的加热托盘下方设有一个底座,底座内设有一个通过轴承安装在底座上的、与加热托盘为一体的心轴,心轴通过传动装置与电机相连。
它还包括一个防护外壳,所述上料机、加热压淬装置、上料机械手、下料机械手、接料机均置于此防护外壳内。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采用全面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简化了后续生产工艺;采用全局系统优化的全自动流水线工艺,可使工件加工效率大幅提高,帮助工厂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实现了开机后系统全自动运行,操作简单,易学易用;系统采用封闭式电感应加热方式,加热能量直接注入工件,加热效率显著提高,节能效果显著;整机采用半封闭式防护外壳,同时内部关键工位均采用封闭式设计,使整个生产过程清洁环保;系统各部分均采用高可靠性零部件组成,并配有完善的自动润滑系统,用户平时仅需要进行少量的基本维护工作。总而言之,本发明具有安全高效、操作简单、节能环保等突出优点,不但可以极大的提高盘状零件淬火处理的生产效率,简化淬火处理的后续工艺流程,同时显著降低了单位产品生产能耗,并彻底改变了传统工件淬火生产中比较恶劣的生产环境。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迪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迪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43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