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水酯化合成活性大单体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34893.X | 申请日: | 2011-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2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竹国斌;丁联合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五山建材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5/00 | 分类号: | C08G6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水 酯化 合成 活性 单体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合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脱水酯化合成活性大单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酯化脱水一般采用溶剂法脱水和负压脱水法,其中,溶剂法脱水含有毒溶剂二甲苯或苯,生成的活性大单体需要经过分离提纯才能得到活性大单体;负压脱水受反应温度和负压影响,操作不当易引起开锅沸腾将大量酯化原料抽出,影响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脱水酯化合成活性大单体的制备方法,该脱水酯化合成活性大单体的制备方法可以避免溶剂法脱水的有毒性和需要提纯,同时可以避免负压脱水容易出现原料抽出现象,提高酯化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脱水酯化合成活性大单体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将甲氧基聚乙二醇和阻聚剂对苯二酚投入反应釜搅拌5~10分钟,再加入甲基丙烯酸搅拌3~5分钟后吸入催化剂浓硫酸,在原料投完后开始向反应釜内充氮,其中前2.5小时内充流量是3~4m3/h的氮气1瓶,后3小时充流量6~8m3/h的氮气3瓶,充氮完毕保温反应0.5小时,待降温到50℃以下加入平衡量的液碱中和催化剂。
进一地说,所述氮气的纯度为99.99%。
进一地说,所述液碱的浓度为30%,其质量为全部酯化物料总量0.2~0.5%。
进一地说,充氮完毕保温反应的温度为120℃±2℃。
本发明还提出另一种脱水酯化合成活性大单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甲氧基聚乙二醇和阻聚剂对苯二酚投入反应釜搅拌5~10分钟,再加入甲基丙烯酸搅拌3~5分钟后吸入催化剂浓硫酸,在原料投完后在120℃±2℃酯化反应1.5小时后,在1小时内充入流量6~8m3/h的氮气1瓶,保温反应0.5小时后,在2.5小时内充入流量6~8m3/h的氮气3瓶,并在120℃±2℃保温反应0.5小时,待降温到50℃以下时加入平衡量的液碱中和催化剂。
进一地说,所述氮气的纯度为99.99%。
进一地说,所述液碱的浓度为30%,其质量为全部酯化物料总量0.2~0.5%。
进一地说,所述保温反应的温度为120℃±2℃。
本发明脱水酯化合成活性大单体的制备方法,将甲氧基聚乙二醇和阻聚剂对苯二酚投入反应釜搅拌5~10分钟,再加入甲基丙烯酸搅拌3~5分钟后吸入催化剂浓硫酸,在原料投完后开始向反应釜内充氮,其中前2.5小时内充流量是3~4m3/h的氮气1瓶,后3小时充流量6~8m3/h的氮气3瓶,充氮完毕保温反应0.5小时,待降温到50℃以下加入平衡量的液碱中和催化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不改变反应温度,只改变充氮剂量,在酯化反应釜内充入氮气,使酯化反应生成的小分子水脱出,或采用不同时间段采用不同剂量的氮气使酯化水脱出实现打破化学平衡,提高酯化率,用这种方法合成的活性大单体用于合成聚羧酸减水剂,不饱和键含量较高,混凝土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综合性能优良,且产品不易出现分层现象;同时后序不需分离提纯,产品质量稳定,用于混凝土工程综合性能优良。与抽负压脱水方法相比操作易于掌握,避免操作不当出现沸腾大量酯化原料被抽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用充氮方式脱水酯化合成活性大单体的具体实施方法一种是:用负压将甲氧基聚乙二醇抽入反应釜,投入阻聚剂对苯二酚搅拌5~10分钟,吸入甲基丙烯酸搅拌3~5分钟,再吸入催化剂浓硫酸。原料投完后开始小剂量充氮,前2.5小时3~4m3/h流量充氮气1瓶,并同时将温度控制在120℃±2℃,后3小时充氮气3瓶,氮气流量控制6~8m3/h,充氮完毕保温反应0.5小时,待降温到50℃以下时加入平衡量的液碱中和催化剂,配料进行下道聚合工序。
另一种是:将甲氧基聚乙二醇和阻聚剂对苯二酚投入反应釜搅拌5~10分钟,再加入甲基丙烯酸搅拌3~5分钟后吸入催化剂浓硫酸,在原料投完后在120℃±2℃酯化反应1.5小时后,在1小时内充入流量6~8m3/h的氮气1瓶,保温反应0.5小时后,在2.5小时内充入流量6~8m3/h的氮气3瓶,并在120℃±2℃保温反应0.5小时,待降温到50℃以下时加入平衡量的液碱中和催化剂,配料进行下道聚合工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五山建材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五山建材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48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块式液压平板车的悬挂装置
- 下一篇:前保险杠防撞梁及其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