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蛋白茶含片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41233.4 | 申请日: | 2011-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29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李荣林;石志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F3/14 | 分类号: | A23F3/1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肖明芳 |
地址: | 21001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蛋白 含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蛋白茶含片。
背景技术
按照茶树的生长规律,夏秋茶叶的生物产量占茶叶年生产生物量的70%,以夏秋季茶鲜叶(包括春茶末期)为原料制作而成的茶叶,含纤维素、不溶性蛋白较多,酯型儿茶素较多,游离氨基酸较少,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的成品茶叶感官品质得分一般不高,尤其是苦涩味相对较重,水浸出物总量不高,价值相对较低,因此实际生产中夏秋茶采摘量很低,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采用加酶工艺技术,能够降解茶叶中不溶性物质,如纤维素、果胶、蛋白等,可以明显提高茶叶中可溶性物质的含量,提高茶叶的使用价值,单宁酶能够将苦涩味较重的酯型儿茶素降解成简单儿茶素,显著降低茶叶的苦涩味,大大改善茶叶的感官品质。
通常茶叶是作为饮料通过泡饮来利用的,在泡饮方式下,茶叶中的有效成分浸出率只有30%-40%,而茶叶中对人体具有显著营养保健价值的膳食纤维,蛋白质类浸出率尤其较低,使得茶叶的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因此将全茶叶作为食品摄入成为一种茶叶利用的新方式。现阶段茶叶作为食品的利用主要方式是制作成超细茶粉,再以此为基础制作含茶粉食品,各种类型茶叶含片等。
茶叶中含有20%-40%的多酚类物质,3%-5%的生物碱,茶多酚和生物碱具有兴奋神经、促进消化、抗氧化等重要的生理调节功能,这是茶叶作为饮料利用的基础,已有的各类茶叶含片配方的也是基于茶叶作为饮料利用而设计的,但是当茶叶作为一种食品资源进行开发时,应对其基本的营养功能进行强化,制成一种既有显著的茶叶特色又能提供充分营养的休闲食品;另一方面已有的茶叶含片制作技术无一例外地使用了甘露醇、木糖醇等没有任何营养价值只是单纯作为填充料和粘结剂的成分,这是很不经济的。茶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但所含可溶性蛋白很低,因此我们设计一种完全不使用填充剂而补充大量蛋白质的茶叶制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口感较好、营养价值较高、有效成分溶出率高的茶叶含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蛋白茶含片,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采用酶处理工艺制作的茶粉18%~90%,蛋白粉或奶粉8.9%~80%,核桃粉1%~10%。将茶粉、蛋白粉或奶粉和核桃粉充分混合,压片即得。
优选的技术方案是,上述蛋白茶含片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采用酶处理工艺制作的茶粉18%~90%,蛋白粉或奶粉8.9%~80%,核桃粉1%~10%,茶叶芳香油0.1%~0.5%。
更优选的技术方案是,上述茶含片由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制成:酶处理后制得的茶粉28%-48%、蛋白粉或奶粉49%-70%,核桃粉1%~5%,茶叶芳香油0.1%-0.3%。
上述蛋白茶含片中,所述采用酶处理工艺制作的茶粉是采用酶处理工艺制作的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红茶或花茶经粉碎后制取的粒度为200~1000目的茶粉。
采用酶处理工艺制作的绿茶茶粉按如下方法制备得到:茶树鲜叶在自然温度下摊放5-6h,然后杀青,杀青完成后趁热向杀青叶均匀喷洒单宁酶溶液、蛋白酶溶液、纤维素酶溶液和果胶酶溶液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揉捻成条,干燥,经超细粉碎制成绿茶粉。
其中,采用酶处理工艺制作的黄茶茶粉按如下方法制备得到:茶树鲜叶在自然温度下摊放5-6h,然后杀青,杀青完成后趁热向杀青叶均匀喷洒单宁酶溶液、蛋白酶溶液、纤维素酶溶液和果胶酶溶液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揉捻成条,初步烘干,闷黄3-5d,干燥,经超细粉碎制成黄茶粉。
其中,采用酶处理工艺制作的白茶茶粉按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向茶树鲜叶均匀喷洒单宁酶溶液、蛋白酶溶液、纤维素酶溶液和果胶酶溶液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然后在30-35℃热风下萎淍5-6h,揉捻成条,干燥,经超细粉碎制成白茶茶粉。
其中,采用酶处理工艺制作的乌龙茶茶粉按如下方法制备得到:茶树鲜叶在自然温度下摊放5-6h,向茶叶鲜叶均匀喷洒单宁酶溶液、蛋白酶溶液、纤维素酶溶液和果胶酶溶液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再经摇青处理,摇青结束后杀青、初烘、揉捻、干燥,制得酶处理后的乌龙茶叶,再将酶处理后的茶叶经超细粉碎制成乌龙茶茶粉。
其中,采用酶处理工艺制作的黑茶茶粉按如下方法制备得到:茶树鲜叶在自然温度下摊放5-6h,经常规杀青处理后冷却,向茶叶均匀喷洒单宁酶溶液、蛋白酶溶液、纤维素酶溶液和果胶酶溶液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或者直接加入茶鲜叶匀浆或幼嫩茶果的匀浆,然后揉捻成条,渥堆,干燥,经超细粉碎制成茶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12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