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材料改性薄竹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43347.2 | 申请日: | 2011-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0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侯伦灯;洪敏雄;苏团;叶江华;杨远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7K3/08 | 分类号: | B27K3/08;B27K3/16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材料 改性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材料改性薄竹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各类人造板及其家具制品中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造成的污染空气,人们急切期待一种环保装饰材料的出现。
薄竹具有特殊的纹理和清新自然的质感,性能与珍贵硬阔叶材相近,适宜作为各种人造板表面的贴面装饰材料。TiO2光催化剂等纳米材料对有机污染物具有净化作用的效果,但附载方式各不相同。经过改性处理的薄竹,可解决游离甲醛释放量高的问题,并使薄竹具有抑菌、环保等功能。可广泛应用于人造板及其家具表面装饰、建筑装修等领域,可拓宽薄竹的应用范围,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材料改性薄竹及其生产方法,产品不仅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游离甲醛释放量达E0级、而且具有一定的抑菌、分解有机污染物的环保功能,拓宽了装饰薄竹的应用领域与范围。生产方法简单,对设备要求低,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纳米材料改性薄竹是用纳米TiO2改性薄竹。
其生产方法是将纳米TiO2经超声波分散得到的分散液来浸渍薄竹,清水漂洗、低温干燥、冷却、表面处理、裁边、检验、贮存。具体步骤如下:
1)纳米材料:锐钛矿型纳米TiO2光催化剂,白色粉末、纯度>99%、平均粒径5~10nm、比表面积210±10 m2/g;
2)超声波分散:配制浓度为0.5~1.5g/L的纳米TiO2水溶液,超声波功率300~2400W,超声分散时间10~15min、溶液温度20~25℃、纳米TiO2水溶液吸光度检测值0.7~0.8,其分散液稳定时间40~60min;
3)薄竹:薄竹为原竹经锯解开片、竹条漂白或炭化、干燥、精刨、涂胶、组坯、热压、刨切工艺加工而成;薄竹厚度为0.1~0.8mm,含水率8%~10%;
4)浸渍:按薄竹与纳米TiO2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10~50浸渍60~120 min、浸渍压力0.10~0.45MPa、纳米TiO2负载率为1.0~2.0%;
5)清水漂洗:浸渍工序完成后用清水漂洗薄竹至表面清洁;
6)低温干燥:薄竹通过辊筒干燥机将终含水率降到5~12%,干燥温度60~80℃,辊筒转速为600~1000 n/min;
7)冷却:将改性薄竹放置自然状态下冷却;
8)表面处理:根据产品要求对表面缺陷进行修补;
9)裁边:按产品规格进行裁边;
10)检验与贮存:根据相关标准对产品的外观质量与性能进行检验后贮存。
本发明的显著优点在于:产品不仅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游离甲醛释放量达E0级、而且具有一定的抑菌、分解有机污染物的环保功能,拓宽了装饰薄竹的应用领域与范围。生产方法简单,对设备要求低,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纳米材料改性薄竹是用纳米TiO2改性薄竹。
其生产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纳米材料:锐钛矿型纳米TiO2光催化剂,白色粉末、纯度>99%、平均粒径5~10nm、比表面积210±10 m2/g;
2)超声波分散:配制浓度为0.5g/L的纳米TiO2水溶液,超声波功率300W,超声分散时间10min、溶液温度20℃、纳米TiO2水溶液吸光度检测值0.7,其分散液稳定时间40min;
3)薄竹:薄竹为原竹经锯解开片、竹条漂白或炭化、干燥、精刨、涂胶、组坯、热压、刨切工艺加工而成;薄竹厚度为0.1mm,含水率8%;
4)浸渍:按薄竹与纳米TiO2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10浸渍60min、浸渍压力0.10MPa、纳米TiO2负载率为1.0%;
5)清水漂洗:浸渍工序完成后用清水漂洗薄竹至表面清洁;
6)低温干燥:薄竹通过辊筒干燥机将终含水率降到5%,干燥温度60℃,辊筒转速为600n/min;
7)冷却:将改性薄竹放置自然状态下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33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