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来源多不饱和脂肪酸制备工艺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352369.5 申请日: 2011-11-10
公开(公告)号: CN102504962A 公开(公告)日: 2012-06-20
发明(设计)人: 郑之明;赵根海;张腊梅;袁成凌;贡国鸿;王丽;王鹏;吴跃进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C11C3/10 分类号: C11C3/10;C11C3/04;C11B7/00;C10L1/02
代理公司: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代理人: 余成俊
地址: 230031 ***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微生物 来源 不饱和 脂肪酸 制备 工艺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油脂(Microbial oil)的高效利用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简单快速富集工艺,属于生物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从微生物油脂中获得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微生物柴油,是生物工程下游过程中分离提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对微生物油脂研究和开发主要集中在利用微生物生产高附加值的特殊用途功能性油脂方面。利用微生物可生产含各种类型脂肪酸油脂,有单不饱和脂肪酸,如棕榈油酸、油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AR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这些具有特殊生物功能和特殊用途的功能性油脂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Erwin J. et al. Science, 1964; Ward O.P. et al. INFORM. 1995)。现在用于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微生物主要为藻类、酵母、细菌和霉菌,由于细菌产量低,所以目前主要集中在藻类、酵母和霉菌。

在各种藻类中,金藻纲、黄藻纲、硅藻纲、绿藻纲、隐藻纲和甲藻纲中的藻类都能产生高含量多不饱和脂肪酸。

常见的产油酵母有:浅白色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albidus)、弯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albidun)、斯达氏油脂酵母(Lipomyces)、茁芽丝孢酵母(Trichospiron pullulans)、产油油脂酵母(Lipomy slipofer)、胶粘红酵母(Rhodotorulaglutinis)、类酵母红冬孢(Rhodosporidium toruloides)等。

常见的产油霉菌有:土霉菌((Asoergullus terreus)、紫瘫麦角菌(Claviceps purpurea)、高梁褶孢黑粉菌(Tolyposporium)、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深黄被孢霉(Mortierella isabellina)等。

利用微生物生产油脂具有很多优点:微生物细胞生长繁殖快、生产周期短、代谢活动旺盛、易于培养;生长所需原料丰富,价格便宜,如淀粉和糖类,还可利用食品工业和造纸行业废弃物,如废糖蜜、木材糖化液等,从而减少环境污染。用微生物发酵生产油脂,比传统农业生产油脂所需劳动力少,且不受季节和气候变化影响,能连续大规模生产,这些优点为微生物油脂生产提供广阔前景。同时,由于天然ARA、EPA、DHA 多存在于海洋动物油脂中,资源十分有限,很难从海洋动物油脂中大量获取多不饱和脂肪酸,因此利用微生物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微生物油脂成分十分复杂,为了获取多不饱和脂肪酸就必须对油脂进行分提。

油脂分提的目的就是将油脂中的固体脂和液体油在一定的温度下分离出来。油脂分提方法一般包括:

1、干法分提法(又称常规法)  干法分提是最简单和经济的油脂分提结晶工艺,不需要化学试剂,无废水,无损耗。随着冷冻结晶技术和分离设备的不断发展,干法分提工艺在油脂工业中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新的过滤设备、离心机和结晶分提装置的发展,给干法分提带来更大的希望。

油脂干法分提是基于不同类型的甘油三酸酯的熔点或在不同温度下其互溶度不同,通过油脂冷却结晶,以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分提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①液体或熔化的甘油三酸酯冷却产生晶核;②晶体成长;③固、液相分离、离析和提纯。

2、湿法分提法  即利用溶剂结合其他手段进行油脂分提,常用的方法有:

(1) 超临界CO2萃取法  陈文利等(精细化工中间体,2003)采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提取被孢霉菌体油脂,研究在超临界状态下,温度、压力、夹带剂与时间对油脂萃取率的影响,并分析对油脂成分的影响,从实际结果确定的优惠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为13 MPa,萃取温度为32℃,时间为70 min,甲醇10%。此时油脂得率达到37.45%, 花生四烯酸含量达到15.68%。毛灿等(中国专利 96109525.3)将鱼油皂化,酯化和用超临界流体萃取等步骤制备二十二碳六烯酸酯(DHA)和二十碳五烯酸酯(EPA)。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23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