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线铁路便桥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54490.1 | 申请日: | 201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5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刘高飞;武有根;康日兆;李云明;田朝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8/00 | 分类号: | E01D18/00;E01D19/02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任林芳 |
地址: | 030006***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线 铁路 便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铁路桥涵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干线铁路便桥。
背景技术
在铁路改建扩建工程施工领域中,遇通道等大型结构下穿线路施工受影响时,一般会采取分阶段的施工方案,待新结构及新线完成后,回拨新线开通,施工剩余主体结构,由于该方案为前后施工关系,受开通新线滞约,施工周期较长,或成倍延长。如果遇有受地形、地貌或者周边环境特殊等因素影响,无法改线或实现分阶段实施时,新建工程施工则只能与运营铁路线路交叉进行。
常规架空铁路线路的施工方法主要是D便梁施工工艺,通过设支墩支承钢梁将线路架空,从而实现线路下土方开挖、涵洞顶进等施工,该方法结构简单,施工周期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其养护成本高,且仅满足单线路、小规模(孔径5~8m,高度5m左右)桥涵施工,便桥建成后,列车通过速度要求不大于45km/h。
而对于大跨度深基坑施工,现有的施工技术是不能实现的。例如某一工程,由于地处繁华的城市中心,又是铁路枢纽改造,场地狭小,既不能将既有线路改线到工程施工范围之外,铁路线路下还要施工大型车站和地铁换乘的深基坑,而且基坑的跨度100米、深度达到24米,安全风险大。国内现有的施工技术根本无法解决这一工程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为了解决大跨度深基坑下穿铁路的施工,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干线铁路便桥。
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干线铁路便桥,其特征在于:
1)、便桥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跨越即将开挖的深基坑顶部,便桥自下而上为便桥基础、便桥墩身以及桥面,
2)、便桥基础为钻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的桩顶位于深基坑底部,
3)、便桥墩身为插入钻孔灌注桩桩内的格构柱,纵向相邻格构柱的间距为3.8~6m,横向相邻格构柱间距为4~5m,相邻的格构柱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边开挖边连接纵、横向剪刀撑,格构柱各节点通过钢筋混凝土圈梁联系成整体结构,格构柱顶部通过钢筋混凝土圈梁连接、并与桥面结构浇筑为整体结构,
4)、桥面为钢筋混凝土连续刚性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案:格构柱的各节点圈梁设置利用深基坑的支撑体系。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案:钻孔桩的有效桩长60~80.3m,格构柱插入钻孔桩6~8m, 格构柱伸入桥面结构内60~85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连接纵横向剪刀撑时,也即在施工过程中,就可以满足客车80km/h、货车45km/h的行车条件,本发明在施工完成后,同样能满足客车80km/h、货车45km/h的行车条件,如此远远低于常规D型便梁对行车的影响。在既有线站场改造过程中,通过新建本发明铁路便桥结构架空并过渡运营铁路,实现了大型基坑下穿铁路一次开挖的目标,很好地解决了新建工程必须在运行的铁路线路范围内交叉进行的工程需求,即保证了深基坑开挖的顺利、安全进行,缩短了施工周期,又保证施工不影响运营铁路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铁路便桥与深基坑示意图
图2为铁路便桥桩结构示意图
图3为横向剪刀撑布置示意图
图4为纵向剪刀撑布置示意图
图5便桥纵剖面示意图
图中:1-灌注钻孔桩,2-格构柱,3-桥面板,4-剪刀撑,5-圈梁,6-深基坑,7-基坑支撑,L-基坑跨度,H-基坑深度。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干线铁路便桥,其特征在于:
1)、便桥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跨越即将开挖的深基坑顶部,便桥自下而上为便桥基础、便桥墩身以及桥面,
2)、便桥基础为钻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的桩顶位于深基坑底部,
3)、便桥墩身为插入钻孔灌注桩桩内的格构柱,纵向相邻格构柱的间距为3.8~6m,横向相邻格构柱间距为4~5m,相邻的格构柱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边开挖边连接纵、横向剪刀撑,格构柱各节点通过钢筋混凝土圈梁联系成整体结构,格构柱顶部通过钢筋混凝土圈梁连接、并与桥面结构浇筑为整体结构,
4)、桥面为钢筋混凝土连续刚性结构。
以下举例说明,既有铁线路保持运行,铁路线路下要施工大型车站和地铁换乘的深基坑,基坑跨度100米、深度24米。施工步骤如下:
1、首先施工钻孔桩基础,桩径1m~1.5m,桩长60~80.3m,桩顶高度距离地面21.4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44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