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发酵转化生产甘草次酸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55872.6 | 申请日: | 201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37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9 |
发明(设计)人: | 王福清;徐莉;张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医药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7/42 | 分类号: | C12P7/42;C12R1/67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100038 北京市海淀区羊坊***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发酵 转化 生产 甘草 方法 | ||
1.一种微生物发酵转化生产甘草次酸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微生物 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CGMCC No.514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发酵转化生产甘草次酸的方法,其特征是,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CGMCC No.5144接入固体PDA斜面 培养基中培养,然后从斜面上按1%的接种量接种至新鲜种子培养基中进行培 养;
步骤二、将处于生长期中的经种子培养基培养的菌种按照30%的接种量 接种至含新鲜发酵培养基的发酵罐中进行发酵培养,发酵产生含甘草次酸的 发酵液。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发酵转化生产甘草次酸的方法,其特征是, 在步骤二之后还包括步骤三:然后从发酵液中分离出甘草次酸粗品,并进行 纯化。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发酵转化生产甘草次酸的方法,其中,步 骤一中种子培养基的质量百分组成为:玉米糖化液0.5~1.5%,麸皮汁4.5~ 5.5%,酵母膏0.5~0.7%,硫酸铵0.05~0.15%,硫酸镁0.04~0.06%,磷酸 二氢钾0.09~0.11%,甘草酸粗品0.09~0.11%,其余为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生物发酵转化生产甘草次酸的方法,其中,步 骤一中种子培养基培养条件为:菌株放置到锥形瓶中于转速200rpm的摇床上 振摇培养,通气量0.2m3/h,培养时间24小时。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发酵转化生产甘草次酸的方法,其中,步 骤二中发酵培养基的质量百分组成:为甘草酸0.8~1.2%,硫酸铵0.8~1.0%, 硫酸镁0.03~0.05%,磷酸氢二钾0.6~0.8%,磷酸二氢钾0.7~0.9%,其余 为水,初始pH4~5。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生物发酵转化生产甘草次酸的方法,其中,步 骤二中发酵罐中发酵培养条件为:发酵培养基50~70L,发酵温度20~40℃, 通气量0.3~0.5m3/h,搅拌速度为130~170rmp,发酵2~4d。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生物发酵转化生产甘草次酸的方法,其中,甘 草次酸的分离包含以下步骤:
通过滤布过滤,收集滤液1,然后将所得滤液1通过超滤膜PES-20,截 流粒径在10nm以上,分子量在500~500000范围内的物质,收集滤液2;
采用纳滤膜NF-270过滤上步骤所得滤液2,截流分子量在200~1000左 右的低分子物质,收集滤液3。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生物发酵转化生产甘草次酸的方法,其中,甘 草次酸的纯化包含以下步骤:
先通过大孔吸附树脂H103对所述滤液3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甘草次酸粗 品;
然后将所得甘草次酸的粗品制成样品胶后水平安置于硅胶柱表面,先用 纯石油醚通柱,再用石油醚∶乙酸乙酯=2∶1(体积比)的流动相每次20目洗 脱甘草次酸,收集滤液并进行喷雾干燥、分步收集,最后得到甘草次酸纯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发酵转化生产甘草次酸的方法,其中,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CGMCC No.5144为通过紫外线和Licl复合诱变处理 葡萄糖醛酸的曲霉属黄曲霉获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医药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科医药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587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革含铬污泥回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单电机驱动的仿人灵巧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