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雷美替胺关键中间体新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57831.0 | 申请日: | 2011-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25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华;江传亮;钟永刚;潘瑜群;李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07/93 | 分类号: | C07D307/9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雷美替胺 关键 中间体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制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雷美替胺关键中间体盐酸盐新的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雷美替胺(ramelteon),化学名(S)-N-[2-(1,2,6,7-四氢-8H-茚并[5,4-b]呋喃-8-基)]丙酰胺,结构式如下,由日本Takeda公司研发,2005年9月获美国FDA批准上市。它是一种新型褪黑素受体激动剂,能选择性激动褪黑激素1型受体和2型受体(MT1、MT2),增加慢波睡眠(SWS)和快动眼睡眠(REW),有助于调节睡眠周期,改善睡眠质量,是首个不作为特殊管制的非成瘾性失眠症治疗药物。
雷美替胺
2-(1,2,6,7-四氢-8H-茚并[5,4-b]呋喃-8-基)乙胺盐酸盐是合成雷美替胺的关键中间体,它的结构式如下:
化合物(I)游离后再手性拆分,最后酰胺化即得高纯度的雷美替胺。
现有技术中,2-(1,2,6,7-四氢-8H-茚并[5,4-b]呋喃-8-基)乙胺的合成路线主要是1,2,6,7-四氢-8H-茚并[5,4-b]呋喃-8-酮(II)与氰甲基膦酸二乙酯缩合,得到化合物(IV),然后再氢化还原(EP 0885210);或者是化合物(II)与氰亚甲基三苯基季膦盐缩合,得到(IV)(CN101654445);或者是化合物(II)与膦酰基乙酸三乙酯反应,然后成酰胺再还原(WO2010045565)。以上方法均使用有毒或刺激性的膦试剂,且收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雷美替胺关键中间体2-(1,2,6,7-四氢-8H-茚并[5,4-b]呋喃-8-基)乙胺盐酸盐(I)的新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合成路线如下:
本发明是由1,2,6,7-四氢-8H-茚并[5,4-b]呋喃-8-酮(II)与便宜安全易得的氰基乙酸(III)在催化剂作用下脱水缩合、受热脱羧,得化合物(IV);化合物(IV)不经分离纯化直接氢化、成盐得到雷美替胺关键中间体2-(1,2,6,7-四氢-8H-茚并[5,4-b]呋喃-8-基)乙胺盐酸盐(I),此路线反应步骤短,收率高,反应条件温和,后处理简单,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合成步骤:
(1)由化合物(II)与化合物(III)在催化剂作用下脱水缩合、受热脱羧得化合物(IV)。
化合物(II)与化合物(III)脱水缩合的反应摩尔比为1∶0.8~3.5,优选1∶1.5~2.5。
化合物(II)与化合物(III)脱水缩合的催化剂为有机酸如乙酸、甲磺酸、苯甲磺酸、烟酸、异烟酸、脯氨酸,或有机碱如二甲胺、二乙胺、三乙胺、吡啶、哌啶、哌嗪、N-甲基哌嗪,或盐类如乙酸铵,磷酸氢二铵、磷酸钾、氟化钾。
化合物(II)与化合物(III)反应中化合物(II)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5%~2%,优选1∶0.5~1.5%。
所选溶剂为醇类如甲醇、乙醇、异丙醇,或苯类如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甲醚,或其他易溶于水的溶剂如乙腈、丙酮、四氢呋喃、DMF、乙酸。优先选用沸点高于水或等于水的反应溶剂,更优先选用与水形成共沸的反应溶剂,如甲苯、二甲苯、苯甲醚。
化合物(II)与化合物(III)脱水缩合在溶剂回流的条件下进行,优先选用甲苯回流的条件下进行。
化合物(II)与化合物(III)反应后,过滤,减压浓缩溶剂,加入水,乙酸乙酯萃取,碱液洗涤后浓缩得到化合物(IV)。
(2)化合物(IV)氢化、成盐得到雷美替胺关键中间体2-(1,2,6,7-四氢-8H-茚并[5,4-b]呋喃-8-基)乙胺盐酸盐(I)。
化合物(IV)先在含氨的醇类介质中在阮内镍的存在下用氢进行还原,然后加钯碳催化氢化,最后将其转化成盐。
化合物(IV)氢化在20~80℃进行,优先在40℃下进行。
化合物(IV)所用氢化催化剂为阮内镍和钯碳,优先选用阮内镍,5%或10%钯碳。
化合物(IV)氢化后加盐酸析出固体,或是通入氯化氢气体析出固体。优先选用通氯化 氢气体析出固体,即得雷美替胺关键中间体2-(1,2,6,7-四氢-8H-茚并[5,4-b]呋喃-8-基)乙胺盐酸盐(I)。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受其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药科大学,未经中国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78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