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座椅智能调节系统及其调节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66420.8 | 申请日: | 201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5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何愈慧;祝贺;周大永;刘卫国;吴成明;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06 | 分类号: | B60N2/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7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座椅 智能 调节 系统 及其 方法 | ||
1. 一种汽车座椅智能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感器模块(10)、座椅间距调节模块(11)和仪表板上装置(9),所述的传感器模块(10)包括人体信息传感器(1)和信号处理电路(2),所述的人体信息传感器(1)和信号处理电路(2)电连接,所述的座椅间距调节模块(11)包括均设在座椅上的座椅滑轨调节装置(4)、座椅调节控制单元(3)及座椅间距传感器(5),所述的座椅调节控制单元(3)分别与座椅滑轨调节装置(4)、座椅间距传感器(5)电连接,座椅滑轨调节装置(4)与座椅间距传感器(5)电连接,所述的仪表板上装置(9)包括电控单元(7)和系统开关(6),所述的电控单元(7)与系统开关(6)电连接,传感器模块(10)的信号处理电路(2)、座椅间距调节模块(11)的座椅调节控制单元(3)、仪表板上装置(9)的电控单元(7)之间通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智能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体信息传感器(1)包括体重传感器和坐高传感器,所述的体重传感器设于座椅的椅面内部,所述的坐高传感器设于座椅正上方的汽车顶棚上,体重传感器和坐高传感器的数量均与座椅数量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智能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器模块(10)的信号处理电路(2)、座椅间距调节模块(11)的座椅调节控制单元(3)、仪表板上装置(9)的电控单元(7)之间以CAN通讯方式通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智能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控单元(7)中储存有人体特征数据库,所述的人体特征数据库包含人体信息和座椅间距的对应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智能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仪表板上装置(9)包括驾驶员提示装置(8),所述的驾驶员提示装置(8)与电控单元(7)电连接。
6.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智能调节系统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下列步骤:
乘客全部上车后,驾驶员开启系统开关(6);
人体信息传感器(1)测量每个乘客的人体信息并传送到信号处理电路(2);
座椅间距传感器(5)测量现有座椅间距,传送到座椅调节控制单元(3);
信号处理电路(2)和座椅调节控制单元(3)将测量数据通过CAN总线发送给电控单元(7);
电控单元(7)利用人体特征数据库中的信息对测量数据进行修正,得出最优间距信息,发送给座椅调节控制单元(3);
座椅调节控制单元(3)通过座椅滑轨调节装置(4)根据最优间距信息对座椅间距进行调节;
调节完毕后,驾驶员关闭系统开关(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座椅智能调节系统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g中,调节完毕,驾驶员提示装置(8)会自动通知驾驶员。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汽车座椅智能调节系统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系统开关(6)含有复位键,到达目的地,乘客全部下车后,驾驶员可利用系统开关(6)中的复位键对座椅间距进行复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642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