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各向异性稀土永磁合金材料及其磁粉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73100.5 | 申请日: | 2011-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30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徐孝荣;裴文利;杨永泽;孙宝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中北通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1/053 | 分类号: | H01F1/053;C22C1/02;B22D11/06;B22F9/04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俞鲁江 |
地址: | 11017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各向异性 稀土 永磁 合金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稀土铁基永磁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各向异性稀土永磁合金磁粉及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1990年,爱尔兰研究员Coey发現了Sm2Fe17Nz间隙型金属间化合物[1],与Nd2Fe14B金属间化合物相比较,有较高的居里温度Tc=470℃,高的各向异性场HA=15.6T,磁能积(BH)m=407KJ/m3,热稳定性和耐触性都优于Nd2Fe14B,立即引起世界磁学工作者们极大的关注,认为这种材料有希望成为新一代稀土永磁材料的潜在可能性。
Sm-Fe-N化合物在高于550℃温度以上容易产生不可逆的分解反应。目前被研制和应用的方法主要有:粉末冶金法(PM)、机械合金化法(MA)、氢化法(HDDR)和熔体快淬法(RQ&RS)。用加工变形工艺制取各向异性Sm-Fe-N磁粉的方法有:(1)热挤压工艺。在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147882C和CN1230839C中,热挤压工艺制取各向异性Sm-Fe-N磁粉,该种工艺需要昂貴和复杂的挤压机械、模具和加热设备,成本高;Sm-Fe或Sm-Fe-N合金材料的挤压必需用金属套管在真空或保护气氛Ar、N2中被密封,工艺繁杂;挤压过后套管破裂,材料易被氧化;挤压过后材料缺陷多、材料收得率低;材料的加工热变形要求温度高,而且加工形变均匀性差,不易获得取向性好的、加工织构均匀的磁粉,磁性能虽有提高,但尚不显著等缺点。(2)热锻或热镦工艺。在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142562C中,该种工艺同样存在与热挤压工艺相同的缺点,更不如挤压变形工艺,不易获得形变均匀、方向性好和加工织构均匀的高性能的各向异性磁粉。(3)热轧工艺。美国曾报道用快淬Nd-Fe-B磁粉,采取钢包套轧制工艺获得能积(BH)m=42MGOe以上的各向异性磁体,然后破碎成各向异性Nd-Fe-B磁粉,同样存在与热挤压、热锻或热镦工艺相同的缺点。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117449913“纳米晶各向异性稀土永磁磁粉的制备方法”和授权公告号CN201186350Y“各向异性纳米晶稀土永磁磁粉的制备装置”中,主要是侧重各向异性纳米级稀土NdFeB磁粉的制备,热轧工艺对制取Sm-Fe-N,Nd-Fe-N合金永磁粉不适用,高于600℃的温度下,氮化物要分解。其次,该设备和工艺只适用做试验和研究,不能连续作业。
依据上述技术缺陷,提出一种各向异性Sm-Fe-N稀土永磁合金磁粉新工艺,在真空和充Ar气氛保护下,把成份为:Sm2+X(Fe1-yMy)17原始配料合金,于真空感应熔炼、水冷铜轮速凝工艺与中温(热)轧制工艺三者联接在一起的装置中,制备出具有显著加工织构和各向异性软磁的Sm2+X(Fe1-yMy)17合金微晶组织速凝薄片,然后,粉碎成细粉热扩渗N,最终得到高性能的各向异性Sm2+X(Fe1-yMy)Nz磁粉,其中:x=0.7-0.9,y=0-0.4,z=2.5-3.0。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以微晶为主的Sm-Fe-N各向异性磁粉及制备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工艺复杂、设备昂贵、磁性能不高和均匀性不好、以及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分子式为:Sm2+X(Fe1-yMy)17,其中M为替代Fe的合金元素,M=Cu、A1、Zn、Sn、Ga、Ni、Zr、Cr、Ti或Nb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元素;x=0.4-0.9,y=0-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中北通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沈阳中北通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31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天线检测方法、检测设备和待检测设备
- 下一篇:电子交易方法及终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