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污染生产竹纤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81221.4 | 申请日: | 2011-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7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姚文斌;俞伟鹏;张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B1/10 | 分类号: | D01B1/10;D01C1/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宋连梅 |
地址: | 311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污染 生产 竹纤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竹子茎秆为原料,无污染高效生产竹纤维的方法。
【背景技术】
粗竹纤维是指平均长度8厘米,直径大约0.3毫米的竹纤维束。因其具有强度高、刚性好及突出的吸湿性和抗菌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制造汽车内饰材料板、床垫及建筑装饰材料板等领域。
从竹材中提取出竹纤维为竹材的精深加工及应用开辟了崭新的道路,已引起国际市场的广泛关注。竹纤维原料来源于天然可再生资源,产品使用后可生物降解,符合环保要求,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新材料。
天然竹纤维又称为原生竹纤维,它是用机械、物理等方法将竹子直接加工制成的纤维。加工过程中,按照技术需要,在确定的尺度范围内(细度、长度),保持竹材的纤维束结构,只去除纤维束外的植物组织。通常,天然竹纤维以纤维束形式应用,形态接近麻类植物纤维。天然竹纤维横截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空隙,可以在瞬间吸收并蒸发水分。由于天然竹纤维的特殊结构,其横截面的高度“中空”,业内专家称天然竹纤维为“会呼吸”纤维。天然竹纤维光泽亮丽,具有独特的抗菌防臭性能及优良的耐磨性、抗菌性。天然竹纤维之所以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不仅因为天然竹纤维来源常绿植物及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强烈需求,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其它纤维无可比拟的优点。
目前,平均长度8厘米,直径大约0.3毫米的竹纤维束(简称为粗竹纤维)多采用先将竹材软化,然后通过机械方法将竹子加工成纤维形态,再经清洗、脱水、干燥后制成。公开日为2003年5月7日,公开号为CN141579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竹材成纤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通过试样准备、软化、水洗、碾压、水洗、尿氧处理、水洗、碱液煮练、水洗、尿氧漂白、酸洗、脱水、抖松、凉干等步序可制得竹纤维。公开日为2008年7月2日,号为CN10121035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竹纤维有机加工工艺,这种竹纤维有机加工工艺的步骤如下:按选材分类,分别进行截断;按照竹黄、竹青将竹材分片;用分丝机对蒸煮后的竹青、竹黄分别进行分丝;经过软化;漂洗;漂白;放入工业进行清洗、甩干;晾干;最后整理装包。公开日为2005年6月1日,号为CN162158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竹原纤维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先将原竹加热制成竹麻,再将得到的竹麻置于1#、2#软化液中加热蒸煮制成竹原纤维。公开日为2009年9月23日,号为CN10153874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竹纤维的生产方法,该方法将竹材送到竹子开纤分离机实现梳解开纤分离、气流分类得到竹丝状纤维;煮练后将竹丝状纤维沥干,然后清洗后、脱水、上油、晾干;再进行酶处理后得到粗竹原纤维。
这些专利在纤维制备过程中基本都使用了碱性化学药物进行竹材软化,经分离的竹纤维束随后又将软化液带入后续工序,在纤维清洗中化学药物进入清洗液,使加工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而带来严峻的环境问题。显然,这些方法难以满足当前可持续绿色环保的生产理念要求。既带来大量的污染物,同时又使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无污染生产竹纤维的方法,该方法生产过程无废水排放,工艺简单,生产效能高,产品质量可靠,可大大提高纤维得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无污染生产竹纤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原料选别,截断,剖开或展平,蒸煮,竹材定向开纤,上油养生,打包入库;其中:所述蒸煮与竹材定向开纤步骤之间还设有烘烤步骤,所述竹材定向开纤与上油养生步骤之间还设有干燥与二次开纤、分类、筛选步骤。
进一步地,所述蒸煮步骤具体为:将剖开或展平的竹材送到特制的高温高压蒸煮锅中,加入清水或二次软化液,并使竹材完全浸没在溶液中,加热、加压,蒸煮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软化液原液,继续蒸煮;
所述烘烤步骤具体为:将软化后的竹材放到干燥机上烘烤,使软化竹片表面乏白色起皱即可;
所述干燥步骤具体为:将麻状竹纤维送入干燥机进行干燥;
所述二次开纤、分类、筛选步骤具体为:将干燥后的麻状竹纤维送到自制开纤机实现开纤分离、除杂器筛选分类得到竹丝状纤维和竹梗杂质,其中竹梗杂质用设定的输出皮带送到制指定位置,而竹丝状纤维再利用气流分离器将竹粉状物去除,最后得到粗竹纤维;
进一步地,所述蒸煮步骤的蒸煮温度控制在100~130℃,加压至2~3kg/cm2,蒸煮10分钟后,再加入软化液原液,继续蒸煮35~50分钟。
进一步地,所述蒸煮步骤的软化液原液加入比例为清水或二次软化液的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农林大学,未经浙江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12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氯化镍热电池单体电池
- 下一篇:铅粉细化和分级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