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发动机底护板的制造成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110381887.X | 申请日: | 2011-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8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肖玲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00 | 分类号: | B29C45/00;B29C43/00;B29B7/00;C08L77/02;C08L23/12;C08L23/14;C08L77/06;C08K7/1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叶敏华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发动机 底护板 制造 成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底护板的制造成型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用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在线直接成型工艺制造发动机底护板的方法。
背景技术
发动机底护板,能对发动机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底护板可以有效避免异常隆起的地面或石头等坚硬物体对发动机的损伤,防止泥浆、砂石、水等卷入发动机轴承皮带、空调压缩机内造成零件的损坏,并帮助发动机下部形成稳定气流,降低高速运行时产生的噪音。
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Long-Fiber Reinforced Thermoplastic)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大、材料性能可以设计、成型成本低等一系列优点而被人们所关注。相对于常用的钢板底护板,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在线直接成型工艺制成的底护板具有以下优点:
1、安全性好:目前很多车型具有发动机下沉功能,即在剧烈的正面碰撞时,为了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发动机会自动下沉,不会进入驾驶室,从而为驾乘人员保留更大的生存空间。使用热塑性复合材料底护板的汽车在正面碰撞后,发动机下沉时底板断裂,发动机正常下沉,驾乘人员得到一定的保护。但是安装了发动机钢板底护板的汽车在正面碰撞后,大多数发动机不能成功下沉,而是侵入驾驶室,给驾乘人员造成伤害。
2、重量轻: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密度是钢板的1/6左右,采用这种复合材料制成的底护板,可有效的减轻车身整体重量,从而降低油耗。
3、使用寿命长:永不生锈,且由于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弹性特点,更易于吸收外界碰撞和冲击的能量,防撞力比钢板好。
4、美观:一般钢材因生产所限,产品外形单调呆板,缺乏变化,而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则因其成型容易,外观设计的灵活性更高,可应用于多种车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可以直接在线成型的复合材料制造发动机底护板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将重量百分比为47~69%的热塑性树脂、重量百分比为1~3%的添加剂输送到重力混合计量单元中,进行混配。经混配好的原料再被送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塑化,熔融的混合物通过一个薄膜模头形成类似瀑布的聚合物薄膜,该聚合物薄膜直接被送入到双螺杆混炼挤塑机的开口处。此时,重量百分比为30~50%的连续纤维粗纱通过粗纱架,在经过预热、分散等程序后被引入到聚合物薄膜的顶端与薄膜汇合一同进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由螺杆切割粗纱,并把它们柔和地混合到预熔的聚合物当中,然后直接送入到发动机底护板的压制模具中成型或者推压进发动机底护板的注射模具成型。
所述的热塑性树脂包括聚烯烃、聚酰胺等工程塑料。
所述的聚烯烃包括均聚聚丙烯、共聚聚丙烯或聚乙烯,所述的聚酰胺包括尼龙6、尼龙66等。
所述的连续纤维包括无机纤维、有机纤维或金属纤维。
所述的无机纤维包括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等,所述的有机纤维包括尼龙66纤维、凯夫拉纤维、聚苯硫醚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等,所述的金属纤维包括不锈钢纤维等。
另外,在复合材料中还要混入一些添加剂来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例如抗氧剂、相容剂、润滑剂等。其中,抗氧剂包括抗氧剂1010、1098、168等;相容剂包括马来酸酐的接枝物或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共聚物等;润滑剂包括各种蜡、硬脂酸、硬脂酸钙、硅酮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直接模压或注射成型,生产成本低、成型周期短,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在线直接成型工艺制成的发动机底护板具有安全性好、重量轻、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在线直接成型工艺制造发动机底护板的装置。
图中,1为双螺杆挤出机,2为双螺杆混炼挤塑机,3为发动机底护板的压制模具或注射模具,4为连续纤维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18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动复位的过载超温保护电源插座
- 下一篇:D-SUB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