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网络接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83717.5 | 申请日: | 2011-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7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张英文;李静;纪奎;张磊;白宗元;窦晓光;李旭;刘朝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8 | 分类号: | H04L12/28;H04B10/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08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网络 接入 系统 | ||
1.一种混合网络接入系统,所述混合网络为千兆和万兆混合网络,所述接入系统包括:GE/10GE光纤通路、光电转换模块、主机,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光电转换模块连接的编程控制单元;所述GE/10GE光纤通路和所述光电转换模块连接,所述编程控制单元与所述主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程控制单元包括:信号切换模块、与所述信号切换模块连接的可编程晶振模块、分别与所述信号切换模块和所述可编程晶振模块连接的FPGA单元;所述FPGA单元通过PCIE总线与所述主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GE/10GE光纤通路为多模光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转换模块为多模光电转换器;所述光电转换模块将所述GE/10GE光纤通路传送的光信号转换为高速串行差分电信号,将电信号传输至所述编程控制单元;同时将高速串行差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将光信号传输至所述GE/10GE光纤通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根据外部选择的光模块和内部的数据流量大小的状态,通过PCIE总线向所述FPGA单元发出接入模式切换的命令。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切换模块包括:选择器1、选择器2、选择器3和分别与3个选择器连接的万兆Serdes。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FPGA单元包括:万兆MAC控制器、千兆MAC控制器和主控模块;所述万兆MAC控制器、所述千兆MAC控制器和所述主控模块都与所述信号切换模块连接;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可编程晶振模块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编程晶振模块为2个可编程晶振(1,2),2个可编程晶振(1,2)分别位于所述信号切换模块的两侧且都与所述信号切换模块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模光纤的芯径为5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器1,接收并对时钟2及万兆Serdes输出时钟进行选择,当时钟2用作千兆MAC控制器的参考时钟时,选择器1根据所述主控模块的控制,选择将时钟2输出给所述FPGA单元;当时钟2用作万兆MAC控制器的参考时钟时,选择器1根据主控模块的控制,选择万兆Serdes输出的时钟给所述FPGA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器2,由所述主控模块控制选择串行差分信号1或串行差分信号2进入万兆Serdes。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器3,由所述主控模块控制选择串行差分信号1或串行差分信号2作为千兆信号输出,所述选择器3做的选择与所述选择器2做的选择相反。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兆Serdes,是ASIC芯片,将所述选择器2输入的串行差分信号作为10GE流量的输入,将此流量进行串并转换,输出万兆并行总线至所述FPGA单元;同时所述万兆Serdes利用时钟2作为参考时钟,将时钟2的信号输出给所述FPGA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控制所述信号切换模块完成GE/10GE接入的切换工作;所述主控模块通过改写可编程晶振的频率,在选择信号通路的同时,使所述GE/10GE光纤通路实现两路GE输入或一路GE加一路10GE输入的模式。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编程晶振模块为所述FPGA单元和所述信号切换模块内部的万兆Serdes提供时钟。
16.根据权利要求11、12所述的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器2和所述选择器3在有10GE流量输入所述信号切换模块时,才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未经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371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级电容器
- 下一篇:超低功耗上电复位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