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食疗养生膳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84587.7 | 申请日: | 2011-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3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李超建;李多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超建 |
主分类号: | A23L1/29 | 分类号: | A23L1/29;A23L1/164;A23L1/24;A23G3/48;A21D13/08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赵丽 |
地址: | 614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食疗 养生 膳食 | ||
1.一种食疗养生膳食,其特征在于:基础配方按重量份干重计的原料组成如下:
黑芝麻30—60份、茯苓4—6份、山楂2—8份、枸杞2—8份、薏仁2—5份、酸枣仁1—5份、莲子2—5份、山药2—5份、百合1—5份、枣5—10份、阿胶1—5份、玫瑰花1—4份、胡萝卜2—8份、核桃仁2—5份、南瓜子2—5份、黑大豆2—5份、黑木耳2—5份、金银花1—3份、海带1—3份、 桑椹1—3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疗养生膳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配方的重量份组成为:黑芝麻45份、茯苓5份、山楂6份、枸杞6份、薏仁3份、酸枣仁3份、莲子4份、山药4份、百合4份、枣8份、阿胶3份、玫瑰花2份、胡萝卜8份、核桃仁4份、 南瓜子4份、黑大豆4份、黑木耳3份、金银花2份、海带2份、桑椹2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食疗养生膳食,其特征在于:以基础配方为主体成分,通过与下列同一种类物品中的任意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物品组配成为二次配方;或者通过与下列不同种类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种类物品,且每一种类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品组配成为二次配方;
所述与基础配方组配成为二次配方的物品种类及其具体物品如下:
第一类为药食两用类:选自黄芪、党参、葛根、龙眼肉、紫苏籽、越橘、人参、麦芽、西洋参、芡实、鹿茸或丹参,所述各物质之间按任意比例组配;
第二类为蔬菜类:选自菠菜、油菜、芹菜、洋葱、花菜、西兰花、茄子、甜辣椒、甘蓝、 苜宿、大蒜、姜、南瓜、苦瓜或空心菜,所述各物质之间按任意重量比组配;
第三类为水果类:选自葡萄、苹果、柠檬、无花果、香蕉、芒果、猕猴桃或沙棘果,所述各物质之间按任意重量比组配;
第四类为菌菇藻类:选自银耳、蘑菇、香菇、紫菜、海苔或螺旋藻,所述各物质之间按任意重量比组配;
第五类为坚果类:选自花生、甜杏仁、腰果、榛子、松子或栗子,所述各物质之间按任意重量比组配;
第六类为杂粮及薯类:选自荞麦、燕麦、黑米、小米、玉米、绿豆、豌豆、赤小豆、小麦胚芽、红薯、马铃薯、芋头或白扁豆,所述各物质之间按任意重量比组配;
第七类为其他类:选自绿茶、冬虫夏草、食用花粉或灵芝孢子粉,所述各物质之间按任意比例组配,所述各物质之间按任意重量比组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疗养生膳食,其特征在于:所述药食两用类与基础配方组配成为二次配方的具体配伍比例为:基础配方占总重量的95—99份,药食两用类占总重量的1—5份。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疗养生膳食,其特征在于:所述蔬菜类与基础配方组配成为二次配方的具体配伍比例为:基础配方占总量的70—95份,蔬菜类占总重量的5—30份。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疗养生膳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果类与基础配方组配成为二次配方的具体配伍比例为:基础配方占总量的90—95份,水果类占总重量的5—10份。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疗养生膳食,其特征在于:所述菌菇藻类与基础配方组配成为二次配方的具体配伍比例为:基础配方占总量的90—95份,菌菇藻类占总重量的5—10份。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疗养生膳食,其特征在于:所述坚果类与基础配方组配成为二次配方的具体配伍比例为:基础配方占总量的90—95份,菌菇藻类占总重量的5—10份。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疗养生膳食,其特征在于:所述杂粮及薯类与基础配方组配成为二次配方的具体配伍比例为:基础配方占总量的80—95份,杂粮及薯类总重量的5—20份。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疗养生膳食,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类与基础配方组配成为二次配方的具体配伍比例为:基础配方占总量的95—99份,其他类占总量的1—5份。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疗养生膳食,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种类物品与基础配方组配成为二次配方的具体配伍比例为: 基础配方占总重量的90--95份,任二个种类品种占总重量的5--1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超建,未经李超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458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