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流量浓缩液连续配液装置及其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85306.X | 申请日: | 2011-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7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开玉;李东滨;慕香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F15/04 | 分类号: | B01F15/04;B01F15/02;C09K8/6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张果瑞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量 浓缩 连续 装置 及其 控制系统 | ||
1.大流量浓缩液连续配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浓缩液厢(1)、增粘厢(2)、助剂厢(3)和n个成品罐(4),浓缩液厢(1)接收煤油罐车的煤油,浓缩液厢(1)输出的浓缩液给增粘厢(2),增粘厢(2)接收供水水源提供的清水,增粘厢(2)同时接收助剂厢(3)提供的各种助剂,增粘厢(2)输出配好的液体给成品罐(4);
浓缩液厢(1)包括粉罐(1-1)、浓缩罐(1-2)、储液计量罐(1-3),粉罐(1-1)的出粉口与浓缩罐(1-2)的入粉口通过1号管道连接,浓缩罐(1-2)的煤油入口接收煤油罐车的煤油,浓缩罐(1-2)的浓缩液出口与储液计量罐(1-3)的浓缩液入口通过2号管道连接,储液计量罐(1-3)的浓缩液出口连接3号管道,所述3号管道作为浓缩液厢(1)的出口管道,用于输出浓缩液;
增粘厢(2)包括供水泵(2-1)、供水阀(2-2)、水流量计(2-3)、降阻剂箱(2-4)、混合装置(2-5)和搅拌箱(2-6),
助剂厢(3)包括m个助剂供应单元,每个助剂供应单元包括助剂桶(3-1)、上液泵(3-2)、储液罐(3-3)、添加泵(3-4)、助剂流量计(3-5)和助剂添加阀(3-6),助剂桶(3-1)的助剂出口与储液罐(3-3)通过4号管道连通,储液罐(3-3)的出口与搅拌箱(2-6)的助剂入口通过5号管道相连通,4号管道上设置有上液泵(3-2),5号管道上依次设置有添加泵(3-4)、助剂流量计(3-5)和助剂添加阀(3-6);
供水泵将供水水源提供的清水通过供水阀(2-2)和水流量计(2-3)泵至混合装置(2-5),降阻剂箱(2-4)输出降阻剂至混合装置(2-5),3号管道与混合装置(2-5)的增粘液输入口连通,混合装置(2-5)的增粘液输出口与搅拌箱(2-6)的增粘液输入口通过管道连通,搅拌箱(2-6)的配液输出口与每个成品罐(4)的入口通过管道相连,
m、n为大于1的自然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流量浓缩液连续配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浓缩液厢(1)还包括精密给料控制仪(1-4)、浓缩液位计(1-5)、储液液位计(1-6)、煤油流量计(1-7)、浓缩液流量计(1-8)、煤油输送阀(1-9)、浓缩液循环阀(1-10)、浓缩液外送阀(1-11)、浓缩液循环泵(1-12)、浓缩液倒液泵(1-14)和浓缩液外送泵(1-15),
粉罐(1-1)上设置精密给料控制仪(1-4),用于计量和控制粉罐(1-1)的给粉量;
浓缩罐(1-2)上设置浓缩液位计(1-5),用于测量浓缩罐(1-2)的液位;
储液计量罐(1-3)上设置储液液位计(1-6),用于测量给定储液计量罐(1-3)的液位;
在1号管道上设置煤油流量计(1-7)和煤油输送阀(1-9),煤油流量计(1-7)用于测量煤油的输入量;
在2号管道上设置浓缩液倒液泵(1-14),用于将浓缩罐(1-2)中的浓缩液泵至储液计量罐(1-3);
在浓缩罐(1-2)的底部浓缩液循环出口和顶部浓缩液循环入口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浓缩液循环阀(1-10)和浓缩液循环泵(1-12),用于将煤油和粉充分混合;
3号管道上从储液计量罐(1-3)的浓缩液出口依次设置浓缩液外送阀(1-11)、浓缩液外送泵(1-15)和浓缩液流量计(1-8),浓缩液流量计(1-8)用于测量给定浓缩液的输出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大流量浓缩液连续配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浓缩液厢(1)还包括浓缩液残液泵(1-13),浓缩液残液泵(1-13)设置在浓缩罐(1-2)的侧壁靠近底部位置的输出管道上,用于将浓缩罐(1-2)的残液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流量浓缩液连续配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增粘厢(2)还包括增粘残液泵(2-7),增粘残液泵(2-7)设置在搅拌箱(2-6)的侧壁靠近底部位置的输出管道上,用于将搅拌箱(2-6)的残液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530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翘曲校正工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微乳化生物柴油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