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超微孔二氧化硅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89027.0 | 申请日: | 201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7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王仁亮;朱延美;冀海伟;李莉;葛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山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C01B33/12 | 分类号: | C01B33/12 |
代理公司: | 泰安市泰昌专利事务所 37207 | 代理人: | 姚德昌 |
地址: | 2710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 微孔 二氧化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超微孔二氧化硅的方法。
背景技术
孔径尺寸在1.0-2.0nm的超微孔分子筛可以允许大部分有机分子进入,具有很好的择形催化功能,在重油精制处理、新特种化学发展和制药前驱体的合成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现在常用的合成超微孔二氧化硅是以表面活性剂超分子为模板,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得,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是短碳链季铵盐类,当碳链较短的时候,表面活性剂形成聚集体的能力变差,导致制得的超微孔材料孔道有序性较差,影响应用效果。另有采用对介孔材料进行后处理、用bola型表面活性剂为模板进行合成等方法,普遍存在模板价格较高、步骤冗长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廉,反应条件温和,产品孔道有序性高的超微孔二氧化硅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1)将4.50-5.50gN,N′-双十烷基二甲基-a,ω-乙烷溴化铵和1.50-2.00gNa2SiO3·9H2O分别溶于30.0ml的去离子水中,然后在室温、搅拌的情况下把两种物质迅速混合;
(2)静置10分钟后,在剧烈搅拌的情况下向上述混合液中逐滴滴入2mol/L的硫酸溶液,至pH为9-10之间;
(3)将混合液室温下静置4-6h,然后在80℃的烘箱中恒温70-73小时,得到的固体沉淀物经过滤、洗涤后在空气中晾干,得到复合产物;
(4)将复合产物以1.5℃/min的速度在空气中升温加热到540-560℃,恒温3-5小时得到产品。
一种上述的方法制得的超微孔二氧化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氧化硅的孔径尺寸为1.0-2.0nm。
本发明所述的N,N′-双十烷基二甲基-a,ω-乙烷溴化铵的化学结构式为 。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采用溶胶-凝胶法,以N,N′-双十烷基二甲基-a,ω-乙烷溴化铵,硅酸钠为硅源,成功合成出孔径在1.5nm左右超微孔二氧化硅。
2、本发明方法成本低廉,反应条件温和,产品孔道有序性高,为超微孔二氧化硅在将来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提供一种新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超微孔二氧化硅XRD的图谱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超微孔二氧化硅的氮气吸附等温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从XRD图可以看出:在2θ=2-5o 范围内出现了三个明显的衍射峰,其d=2.8nm、 1.6nm、 1.4nm,此衍射峰分别属于六方结构(P6mm)的(100)、(110)、(200)晶面的衍射峰。相对于常见的MCM-41型介孔,三个衍射峰明显的偏向于更高角度,这表明该材料的晶面间距明小于常见的介孔材料,属于超微孔范围。
结构附图2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这是一个介于Ⅱ型和Ⅳ型之间的吸附等温线。图2是氮气吸附等温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相对压力0.1之前,发生了明显的凝聚现象,这是因为该材料的孔径明显小于介孔材料,故在很低的相对压力下出现凝聚现象。由于孔径较小,所以脱附曲线基本与吸附曲线重合,并未出现滞后环,这都可以证明该样品孔径处于超微孔范围内。用BJH法计算得到样品的孔径在1.5nm左右,用BET方法计算得到的比表面积在934m2/g。
实施例1
本发明步骤1中N,N′-双十烷基二甲基-a,ω-乙烷溴化铵和Na2SiO3·9H2O的含量分别为4.50g和1.50g。
实施例2
本发明步骤1中N,N′-双十烷基二甲基-a,ω-乙烷溴化铵和Na2SiO3·9H2O的含量分别为4.70和1.70g。
实施例3
本发明步骤1中N,N′-双十烷基二甲基-a,ω-乙烷溴化铵和Na2SiO3·9H2O的含量分别为5.00g和1.72g。
实施例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山医学院,未经泰山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90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