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黑大蒜果丹皮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394627.6 申请日: 2011-12-02
公开(公告)号: CN102488058A 公开(公告)日: 2012-06-13
发明(设计)人: 王卫东;孙月娥;高明侠;朱连涛 申请(专利权)人: 徐州工程学院
主分类号: A23G3/48 分类号: A23G3/48
代理公司: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代理人: 张水俤
地址: 221111 江苏省徐州***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大蒜 果丹皮 及其 制作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黑大蒜果丹皮及其制作方法,属食品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黑大蒜由大蒜发酵制得,酸甜适口,口感柔软类似果脯,直接食用时没有辛辣味,而且食后没有吃生大蒜所特有的蒜臭气味,同时也不会对肠胃产生不良刺激。黑大蒜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功能,其抗氧化性、提高免疫力以及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能力高于普通大蒜,这些功能的增强有可能来源于黑蒜含有的多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美拉德反应产物以及水溶性有机硫化物等多种活性成分,特别是以S-烯丙基-L-半胱氨酸(SAC)和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SAMC)为代表的水溶性有机硫化物的增加。研究表明,在黑大蒜制作过程中,存在于大蒜中的γ-L-谷氨酰肽类物质(γ-GP)在γ-谷氨酰转肽酶的作用下快速水解生成SAC。 

黑大蒜有很多优点,但是大部分作为整头大蒜出售。中国专利200910028994.7公开了一种黑大蒜巧克力的制作方法,其它市售产品也只有硬胶囊和软胶囊等高端产品,其他黑大蒜制品几乎没有。由于个性化的产品很少,黑大蒜难以得到普通消费者的认可,使得这一具有保健功能的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 

果丹皮是一种酸甜可口、利于消化的大众食品。通常由山楂制作而成。黑大蒜本身的口感与果丹皮类似,将黑大蒜与其它果蔬原料结合加工为复合果蔬果丹皮,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产品选择,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黑大蒜果丹皮及其制作方法,提高果丹皮的保健功效,同时改善黑大蒜食用的方便性和嗜口性,以满足各种人群的特殊要求。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黑大蒜果丹皮,其特征在于,原料以重量份计包含黑大蒜20-50份、果蔬0-30份、砂糖20-30份、麦芽糖浆20-30份、食用胶0.5-2份、柠檬酸0.2-2份。 

所述的果蔬选自山楂、苹果、桃、梨、胡萝卜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食用胶为果胶。 

本发明所述的黑大蒜果丹皮可以不包含果蔬成分,以黑大蒜、砂糖、麦芽糖浆、食用胶、柠檬酸制成。 

本发明所述的黑大蒜果丹皮所使用的果蔬原料也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何一种果蔬或其组合,不包括黑大蒜。 

本发明所述的黑大蒜果丹皮的口味、口感还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口感和嗜好,通过改变砂糖、麦芽糖浆、食用胶、柠檬酸等原料配方的方法来调整。 

本发明所述的黑大蒜果丹皮的制作方法为:将黑大蒜去皮后与果蔬原料混合,煮熟煮沸后打浆,加热浓缩去除部分水分,加入砂糖、麦芽糖浆、食用胶、柠檬酸等配料,浓缩,摊皮、烘烤、揭皮,切分后包装。 

一种黑大蒜果丹皮的制作方法,具体步骤为: 

原料处理:将黑大蒜去皮(或者采用脱皮黑大蒜),将黑大蒜或黑大蒜与果蔬混合煮沸10-20分钟; 

打浆:将煮熟的黑大蒜或黑大蒜与果蔬在打浆机内打成浆状物,然后用胶体磨磨浆两次,使之成为均匀细腻的糊状物; 

浓缩:先在不锈钢锅内加热浓缩,蒸发去除部分水分,然后不断搅拌,按照重量比加入预先溶解的砂糖、麦芽糖浆、食用胶、柠檬酸,浓缩到固形物含量达到70-80%时停止加热; 

摊皮:把浓缩后的物料倒在不锈钢盘中,刮平,厚度为3-5mm; 

烘烤:将不锈钢盘送去烘房在50-70℃下烘烤9-15h; 

揭皮:从烘房取出后,把果丹皮趁热揭起; 

切分:按要求切片卷起; 

包装:小袋或筒状密封包装。 

本发明所述的黑大蒜果丹皮中的黑大蒜可以是现有技术中任意黑大蒜制作方法制得的黑大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黑大蒜制作果丹皮的方法,拓展了黑大蒜产品的食用和加工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提供的黑大蒜果丹皮制作方法简单,产品兼有黑大蒜和果蔬的生物活性,且抗氧化功能成倍提高,其降血压、降血脂等功能显著。黑大蒜果丹皮利用黑大蒜本身具有的果糖产生甜味,可以少使用或不使用砂糖,适合不喜欢食用甜食的人群食用;由于黑大蒜口感柔软,使得黑大蒜果丹皮相对于其他果蔬果丹皮更加柔软,同时保存和携带便捷,从而便于食用。本发明对黑大蒜进行深加工,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产品选择,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工程学院,未经徐州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46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