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民用飞机环境控制系统座舱功能试验的自动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01598.1 | 申请日: | 201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6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姚振强;王建华;方刚;胡永祥;罗磊;陈永康;严志刚;崔耀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民用 飞机 环境 控制系统 座舱 功能 试验 自动化 装置 | ||
1.一种用于民用飞机环境控制系统座舱功能试验的自动化装置,包括气源进气软管、座舱压力控制车、飞机进气软管、座舱压力反馈软管和旁通排气软管,其中:座舱压力控制车为可移动的,气源进气软管将座舱压力控制车的气源进气口与飞机装配厂的压缩气源相连接,用于将飞机装配厂的压缩气源通入座舱压力控制车进行调节控制;飞机进气软管将座舱压力控制车的座舱进气口与试验飞机的座舱相连接,用于将经过座舱压力控制车调节后的压缩空气通入试验飞机的座舱;座舱压力反馈软管将试验飞机的座舱取压口与座舱压力控制车的座舱压力反馈口相连接,用于在对试验飞机的座舱进行充压时,将试验飞机的座舱压力反馈至座舱压力控制车的座舱压力反馈口,座舱压力控制车通过对座舱压力反馈口的压力测量,实现对试验飞机的座舱压力的实时监测;旁通排气软管将座舱压力控制车的旁通排气口与消音器相连接,用于在完成飞机座舱试验后,通过旁通排气软管对试验飞机进行排气泄压,通过与消音器相连,降低现场噪声,改善试验环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民用飞机环境控制系统座舱功能试验的自动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源进气软管一端连接飞机装配厂经过滤后的压缩气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民用飞机环境控制系统座舱功能试验的自动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舱压力控制车为三层结构:最下层为空气调节管路系统,对进入座舱压力控制车的压缩空气进行调节;中间层为气动阀控制组件和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和控制压力;上层为控制器,用于接收空气调节管路系统、气动阀控制组件和压力传感器的信号并发送控制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民用飞机环境控制系统座舱功能试验的自动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器为PLC控制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民用飞机环境控制系统座舱功能试验的自动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舱压力控制车还包括一操作面板,所述的操作面板上包括触摸屏、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和压力显示仪表,所述的PLC控制器与触摸屏相连接,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触摸屏作为上位机连接PLC控制器,用于控制座舱试验的流程,实时显示试验系统中的设备工作状态和试验参数,并可进行数据存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民用飞机环境控制系统座舱功能试验的自动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调节管路系统上依次为气源进气口、第一个气动球阀、气动减压阀和质量流量计,质量流量计之后分为三条管路,一路为第二个气动球阀和座舱进气口,另一路为气动流量调节阀和旁通排气口,第三路为安全阀和旁通排气口,其中:飞机装配厂的压缩气源通过气源进气口进入空气调节管路系统,调节后的压缩空气从座舱进气口流出空气调节管路系统进入试验飞机,排气泄压时的压缩空气从旁通排气口流出空气调节管路系统进入消音器,质量流量计与PLC控制器相连接用于传输管道的空气流量信号,气动球阀与PLC控制器相连接用于传输气动球阀的开关状态信号与控制信号,气动流量调节阀用于调节排气泄压时的速率,安全阀用于设定座舱进气口的最大压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民用飞机环境控制系统座舱功能试验的自动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动阀控制组件包括:一个空气过滤器、一个精密减压阀、两个电气比例阀和两个电磁阀,其中:空气过滤器的入口在气源进气口与第一个气动球阀之间,空气过滤器的出口端连接精密减压阀,精密减压阀出口端并联连接二条气动管路,每条气动管路上依次连接一个电磁阀和电气比例阀;第一条气动管路的电气比例阀出口端连接到空气调节管路系统的气动减压阀上;第二条气动管路的电气比例阀出口端连接到空气调节管路系统的气动流量调节阀上;二个电磁阀和二个电气比例阀分别与PLC控制器相连接并传输阀的状态信号与控制信号,通过调节电气比例阀的输入信号可控制电气比例阀的输出压力,进而控制气动减压阀和气动流量调节阀的开度,从而达到控制气动减压阀输出压力和气动流量调节阀输出流量的目的,连接电气比例阀与精密减压阀之间的电磁阀用于控制气控回路的通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159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终端及该移动终端的充电控制方法
- 下一篇:液晶显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