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培育食用菌高硒耐受性菌种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02189.3 | 申请日: | 201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1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袁林喜;胡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C05G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培育 食用菌 耐受 菌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硒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是指一种培育食用菌高硒耐受性菌种的方法。
背景技术
硒是人和动物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是构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硒蛋白P等多达23种功能蛋白的活性中心,具有以下功效:(1)清除体内过氧化物、自由基,保护细胞结构与功能不受干扰与损害,延缓衰老;(2)加速致癌物质的代谢,促进DNA损伤修复,降低癌症发病率;(3)拮抗体内有毒物质,降低其毒性,有效保护肝脏;(4)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而硒的严重缺乏会直接导致克山病和大骨节病,其中克山病最早发现与70年代的黑龙江克山县,是以心脏呈不同程度的扩张,严重时呈球形,心肌有散在不同程度的坏死灶及斑痕区为主要表现的心肌病;大骨节病是以骨关节增粗、畸形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地方病。
土壤缺硒是全世界广泛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的湖北恩施有世界硒都之称,陕西紫阳也是一个富硒区,但是我国存在一个从东北黑龙江省一直延伸到西南云南省的低硒带,占据我国国土面积的72%。在这些低硒区,农作物等食物的生长过程中无法从土壤中获取充足的硒,从而形成食物链的普遍缺硒状态,因此这些区域的人体内也处于缺硒的状态,研究显示中国人均日摄入硒的总量约为35μg,显著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硒日摄入量50-200μg。因此,补充硒的有效摄入成为我国低硒地区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食用菌因其具有繁殖时间短、生物量大、蛋白含量高等特点,同时具有传统的保健功能,而且对硒具有一定的富集作用,对其进行富硒研究和开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的专利主要集中在对食用菌的富硒营养强化、作为直接食用的农产品进行开发,如:富硒秀珍菇菌粉的制备方法(中国专利申请200610135227.2)、富硒双孢菇的工厂化栽培方法(中国专利申请200910067431.9),尚未开展任何将食用菌作为高硒载体、作为食品、保健品的添加剂的形式进行开发。目前有两项专利在菌种的富硒驯化上开展了一些工作,如:富硒香菇菌种驯化与栽培方法(中国专利申请200810010300.2)、富硒桑黄菌菌种驯化、栽培、富集方法(中国专利申请200710011014.3),但是其只经过简单的两级驯化,其目的也不是获取最大耐硒浓度的菌种,而且利用以上两种专利中的简单两级驯化方法并不能获得高硒耐受性菌种。本发明因此而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培育食用菌高硒耐受性菌种的方法,进而获取高硒食用菌材料,为开发更丰富、更有效的补硒产品提供优质的材料。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培育食用菌高硒耐受性菌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食用菌菌种选择适应食用菌菌种生长的培养基,将食用菌菌种接入培养基中进行试管菌种培养得到初始菌悬液;
(2)将培养基与硒源混合配制成梯度硒浓度的耐硒培养基,采用菌悬液接种方式将食用菌菌种接种到灭菌处理后的耐硒培养基上按照硒浓度从低到高的顺序按照常用的食用菌菌种培养方式逐一硒浓度进行耐硒培养;首次耐硒培养使用的菌悬液为初始菌悬液,耐硒培养得到的菌悬液为下一硒浓度进行耐硒培养使用的菌悬液,依次类推;当食用菌菌种生长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
i)菌株生长周期延长至前一硒浓度的耐硒培养基培养时的一倍以上;
ii)菌种生物量下降至前一硒浓度的耐硒培养基培养时的30%以下,甚至不生长;
iii)菌株明显变色;
且相邻批次耐硒培养基的硒浓度差值在预定阈值内时,停止耐硒培养,并确定食用菌的最佳耐受硒浓度为前一批次耐硒培养基的硒浓度;
(3)根据步骤(2)得到的食用菌的最佳耐受硒浓度采用菌悬液接种方式,进行连续转接培养,并确定菌种的耐硒性状稳定,即得到食用菌高硒耐受性菌种。
优选的,所述方法中当食用菌菌种生长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
i)菌株生长周期延长至前一硒浓度的耐硒培养基培养时的一倍以上;
ii)菌种生物量下降至前一硒浓度的耐硒培养基培养时的30%以下,甚至不生长;
iii)菌株明显变色;
当相邻批次耐硒培养基的硒浓度差值大于预定阈值时,调整耐硒培养基的硒浓度,使耐硒培养基的硒浓度大于前一批次耐硒培养基的硒浓度,且耐硒培养基的硒浓度小于当前批次耐硒培养基的硒浓度,然后以调整硒浓度后的耐硒培养基按照步骤(2)的方法继续进行耐硒培养。
优选的,所述方法中调整耐硒培养基的硒浓度是根据预定阈值或预定阈值的整数倍数进行调整,当食用菌菌种生长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21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糖豆奶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杏鲍菇的高硒液体培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