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降距分动箱测试用冷却润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05336.2 | 申请日: | 201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4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邱文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凯星液力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63003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降距分动箱 测试 冷却 润滑 系统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降距分动箱测试用冷却润滑系统,属于液压润滑领域。
二、技术背景
在野外作业的特种车,为了减少成本,通常采用大降距的分动箱,行车和野外作业共用一个发机,大降距的分动箱得到广泛的使用。目前所使用的这类分动箱的输出扭矩大,对可靠性要求高,使用前都要对其进行可靠性试验,特别是维修后的分动箱,需要更充分的可靠性试验。而在台架上对这类大功率、大降距分动箱进行可靠试验时,对上分离离合器内的轴承和油封的冷却润滑是非常关键。以前对分动箱进行可靠性试验时有两种试验状态,一是在试验前,先在分动箱内加满试验用的传动油,然后再将油放至油位表后进行台架试验,这种方法对轴承和油封没有起到实质的冷却润滑作用,几分钟内分动箱上部温度迅速升高,使轴承和油封烧坏;二是在分动箱内加大量的传动油进行台架试验,由于油位过高,过度搅油会使油温迅速升高,同样不能对上输出轴内的轴承和油封进行充分的冷却润滑,会烧坏轴承和油封。以上两种试验状态都存在同样的缺陷,即对轴承和油封无法冷却润滑。因此,台架试验的时间非常短,每台分动箱只能试验6分钟左右,这么短的试验时间不能充分测试分动箱的性能,发现其存在的缺陷,这会使分动箱的可靠性降低。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在台架试验中充分测试分动箱的性能,保证分动箱的试验时间不受限制,提供一种在分动箱测试过程中能对分动箱上分离离合器内的轴承和油封进行充分润滑的冷却润滑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主要由分动箱盖板总成(1),输出轴单向阀(2),喷嘴(3),第一油管(4),配流塞(5),油泵出油管(6),油泵(7),油泵进油管(8),溢流阀(9),管接头(10)、第二油管(11),压力表(12)所构成。如图1中所示,喷嘴(3)、第一油管(4)、配流塞(5)、油泵出油管(6)、油泵(7)、油泵进油管(8)、溢流阀(9)、管接头(10)、第二油管(11),压力表(12)全部固定在分动箱盖板总成(1)上,作为一个整体与被测试的分动箱相连接,电机与油泵(7)相连并成为一个整体,单向阀(2)被装在分动箱的上输出轴内,利用上输出轴和分动箱盖进行定位,油泵出油管(6)、油泵(7)和油泵进油管(8)之间通过焊接相连,油泵进油管(8)通过接头管(10)、分动箱上的油道与分动箱的油盘相连,配流塞(5)上有一个进油孔和四个分流孔,进油孔通过油泵出油管(6)与油泵(7)连接,第一个分流孔通过第二油管(11)、分动箱盖板总成(1)内部油道、分动箱上的油道与上分离离合器内的油道相连,第二个分流孔通过第一油管(4)、喷嘴(3)、分动箱盖板总成(1)内部油道、单向阀(2)与上输出轴的油道相连接,第三个分流孔与溢流阀(9)的一端相连接,溢流阀(9)的另一端通过分动箱盖板总成(1)内部油道、分动箱上的油道与分动箱的油盘相连,第四个分流孔与压力表(12)相连接。
本发明通过外动力(电机带动油泵),分动箱的油道,分动箱盖板总成(1),输出轴单向阀(2),喷嘴(3),第一油管(4),配流塞(5),油泵出油管(6),油泵(7),油泵进油管(8),溢流阀(9),管接头(10)、第二油管(11),压力表(12)的共同作用使分动箱壳体内的传动油进行循环流动,从而对上分离离合器内的轴承(14)、油封(15)以及上输出轴内的滚针轴承(13)进行强制润滑和冷却,使分动箱的试验时间不受限制,保证分动箱能按实际使用工况在台架上得到充分的检测,让分动箱的隐性缺陷得以充分显现,进而提高产品的质量。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装于被测试分动箱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分动箱盖板总成,2、输出轴单向阀,3、喷嘴,4、第一油管,5、配流塞,6、油泵出油管,7、油泵,8、油泵进油管,9、溢流阀,10、管接头,11、第二油管,12、压力表,13、滚针轴承,14、上分离器轴承,15、上分离器油封
五、具体实施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凯星液力传动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凯星液力传动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53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