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铸件强制冷却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05933.5 | 申请日: | 201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6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周祚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同仁和铸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30/00 | 分类号: | B22D30/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桂芳;曹淑敏 |
地址: | 037005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铸件 强制 冷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系统,尤其是一种铸件强制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铸造行业中,铸件的冷却始终被密切关注。各种铸造生产线开箱后的铸件在输送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的问题是输送线设计的很长,以便使铸件获得更长的冷却时间,以满足铸件的温度降到下道工序可以操作的水平,使下道工序不能正常生产。为此,有的生产输送线还要从室外通过,甚至要增加多台吹风机吹风,以便获得更好的冷却效果。总之,现有的生产线因为没有一个好的强制冷却系统,铸件在开箱输送的设计中,使占地面积或空间大大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铸件强制冷却系统,以有效的对铸件进行冷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其在铸件输送线上围设有一段半密封罩;所述的半密封罩上设有抽风口,抽风口连通有电动引风机。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半密封罩为两端开口的筒形结构;铸件输送线穿过半密封罩;所述的抽风口位于半密封罩的中部。
作为本发明另一个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半密封罩为前端开口的筒形结构;铸件输送线的U形转弯段伸入到半密封罩内;所述的抽风口位于半密封罩的后端。最好在所述的半密封罩内设有位于铸件输送线的U形转弯段之间的绝热隔离板。
本发明最好在半密封罩内铸件出口处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控制电动引风机的风量。最后能控制冷却后的铸件温度为35~45℃。
本发明在使用时,电动引风机开动,把半密封罩内被铸件加热的空气抽走;同时,外界空气从半密封罩的开口进入到半密封罩补充,进入半密封罩的空气快速环绕铸件流动,实现了对铸件的强制冷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可大大缩短铸件的冷却时间,减少铸件输送路线的长度,节省占地面积,提高了铸件的冷却效果,铸件最终冷却温度范围得到准确控制。使铸件输送生产线能够正常按照节拍运行,而不影响生产。
尤其是在输送线的铸件出口处设有温度传感器,传感器获取的冷却后的铸件温度信号可控制电动引风机变频器的工作频率,以控制电动引风机的转速,从而改变风量,实现控制铸件强制冷却的效果,提高了铸件最终温度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技术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种技术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 铸件输送线1、热铸件2、入口3、半密封罩4、抽风口5、电动引风机6、温度传感器7、出口8、绝热隔离板9。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铸件强制冷却系统第一种技术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1所示,本系统包括有筒形结构的半密封罩4;半密封罩4的前后两端均为开口结构,前端的开口为入口3,后端的开口为出口8;铸件输送线1通过入口3和出口8穿过半密封罩4。本系统所述半密封罩4的中部设有抽风口5,抽风口5连通有电动引风机6。本系统在半密封罩4的出口8处设有温度传感器7,温度传感器7的电信号通过变频器控制电动引风机的转速,从而改变电动引风机6的排风量。
图1所示,本系统的冷却过程为:开箱后的热铸件2沿着铸件输送线1移动,从半密封罩4的入口3进入,从出口8输出。铸件2在半密封罩4内的输送过程中,在电动引风机6的作用下,空气被快速从入口3和出口8吸入半密封罩4,空气从铸件2周围环绕流过,铸件2被强制冷却,空气被加热后由电动引风机6排出。当铸件2到达出口8时的温度高于工艺要求的温度上限时,温度传感器7发出控制信号,控制电动引风机中电动机的变频器提高工作频率,加快电动引风机运转,从而电动引风机6加大排风量,直到铸件2到达半密封罩4的出口8时的温度低于上限值;当铸件2到达出口8时的温度低于工艺要求的温度下限时,温度传感器7发出控制信号,控制电动引风机中电动机的变频器降低工作频率,降低电动机转速,从而带动电动引风机6减小排风量,使得铸件2到达半密封罩4的出口8时的温度高于下限值。这样,可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总之,使得铸件2到达出口8时的温度始终满足工艺要求(35~45℃)的温度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同仁和铸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大同仁和铸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59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