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紧凑式零间隙蜗杆回转驱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06102.X | 申请日: | 201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56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布伦特·福斯特·摩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凯迈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23 | 分类号: | F16H57/023;F16H55/24 |
代理公司: |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 代理人: | 涂志英 |
地址: | 214442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紧凑 间隙 蜗杆 回转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转驱动装置,尤其是一种紧凑式零间隙蜗杆回转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回转驱动装置是一种广泛用于工程机械、建筑机械、太阳能光伏等行业的装置。通常,回转驱动装置主要利用蜗轮、蜗杆进行传动,在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行磨损后,蜗轮蜗杆之间会出现间隙而产生晃动,尤其是在长期的运行磨损情况下,装置的蜗轮蜗杆齿部啮合间隙变大,严重影响回转驱动装置的效率和精度等,导致装置使用寿命大大降低。因此,对其蜗轮和蜗杆的啮合间隙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CN101482160B“环面包络无间隙蜗轮蜗杆减速装置”公开了一种能调整蜗轮蜗杆间隙的装置,但该装置结构仍较复杂、制作成本较高,且由于使用螺旋弹簧调隙、拨销连接,调隙效果下降很快,寿命短,运行一定时间后,调隙达不到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制作容易,能够长期可行稳定运行的紧凑式零间隙蜗杆回转驱动装置。为实现本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紧凑式零间隙蜗杆回转驱动装置,包括基座1、回转支承11、蜗杆组合5、所述基座1包括轴壳1.1和座圈1.2,轴壳1.1的轴心线与座圈1.2的轴心线在空间位置互相垂直,所述回转支承11包括内圈11.1、外齿圈11.3以及嵌置于内圈11.1与外齿圈11.3之间的滚子11.2,内圈11.1固定在基座1的座圈1.2上,所述蜗杆组合5装置于基座1的轴壳1.1内,蜗杆组合5与回转支承11的外齿圈11.3啮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蜗杆组合5包括芯轴55、左半蜗杆53、右半蜗杆56、碟形弹簧52、轴承挡圈51、平键54,左半蜗杆53和右半蜗杆56左右对称套置在芯轴55上,芯轴55与左半蜗杆53及右半蜗杆56沿轴向方向设置有对应的键槽,键槽内采用平键54连接并使左半蜗杆53及右半蜗杆56能沿芯轴55轴向方向滑动,左半蜗杆53的左端及右半蜗56杆的右端设有大直径孔,左半蜗杆53和右半蜗杆56的大直径孔内嵌置多个碟形弹簧52,碟形弹簧52的外侧分别设有轴承挡圈51,轴承挡圈51通过碟形弹簧52将左半蜗杆53及右半蜗杆56压紧。
上述技术方案中,碟形弹簧52的数量优选3只或4只,且碟形弹簧52交错反向排列。
比上述方案更加优化的技术方案是,回转支承11的上方设有顶板15,顶板15与回转支承11的外齿圈11.3连接,顶板15的外缘与基座1的座圈1.2之间设有油封12。
本发明采用蝶形弹簧自动补偿左、右半蜗杆与外齿圈啮合齿侧长期磨损出现的间隙,使蜗杆与外齿圈处于零间隙的状态,调整间隙时不影响蜗轮蜗杆齿面的啮合,且蝶形弹簧的弹性好、寿命长,能保证长期稳定的运行。同时,利用平键将芯轴与左半蜗杆及右半蜗杆进行滑动连接,确保芯轴的旋转驱动力可靠传递给左、右半蜗杆。同时,本发明设置有油封,具有良好的防水、防尘效果。
本发明结构简单,实施方便。既适用于蜗轮径向尺寸较小的场合,也适用于蜗轮径向尺寸较大的场合。
本发明能实现蜗杆与外齿圈多齿接触,具有传动扭距大,运行平稳等特点;能承受较大的径向、轴向载荷以及较强的倾覆力矩(抗风阻能力)。适用于太阳能光伏发电跟踪系统、工程机械、建筑机械等行业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改变本发明的原理及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做出若干的改变或变形,这同样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3:蜗杆组合5的结构示意图。
图4:蜗杆与回转支承齿部啮合示意图。
其中:1-基座,1.1-轴壳,1.2-座圈,2-端盖,3-轴承,4-定位螺栓,5-蜗杆组合,6-马达调节块,7-螺钉,8-连接板,9-螺钉,10-驱动电机,11-回转支承,11.1-内圈,11.2-滚子,11.3-外齿圈,12-油封,13-螺栓,14-油封,15-顶板,16-螺栓,17-防水垫圈,18-顶板2,19-螺栓,20-防水垫圈,21-螺钉,51-轴承挡圈,52-碟形弹簧,53-左半蜗杆,54-平键,55-芯轴,56-右半蜗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图2、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基座1由轴壳1.1和座圈1.2两部分组成,轴壳1.1的轴心线与座圈1.2的轴心线在空间位置互相垂直,回转支承11包括内圈11.1、外齿圈11.3以及嵌置于内圈11.1与外齿圈11.3之间的滚子11.2,内圈11.1固定在基座1的座圈1.2上,蜗杆组合5装置于基座1的轴壳1.1内,蜗杆组合5与回转支承11的外齿圈11.3啮合。蜗杆组合5由芯轴55、左半蜗杆53、右半蜗杆56、碟形弹簧52、轴承挡圈51、平键54组成,左半蜗杆53和右半蜗杆56左右对称套置在芯轴55上,芯轴55与左半蜗杆53及右半蜗杆56沿轴向方向设置有对应的键槽,键槽内采用平键54连接并使左半蜗杆53及右半蜗杆56能沿芯轴55轴向方向滑动,左半蜗杆53的左端及右半蜗杆56的右端设有大直径孔,左半蜗杆53和右半蜗杆56的大直径孔内嵌置3个交错反向排列的碟形弹簧52,3个碟形弹簧52的外侧分别设有轴承挡圈51,轴承挡圈51通过碟形弹簧将左半蜗杆53及右半蜗杆56压紧。回转支承11的上方设有顶板15,顶板15与回转支承11的外齿圈11.3连接,顶板15外缘与基座1的座圈1.2之设有油封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凯迈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凯迈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61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