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牙周炎的药物缓释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09867.9 | 申请日: | 201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3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秦宗益;余厚咏;田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31/06 | 分类号: | A61L31/06;A61L31/16;D01F6/92;D01F1/10;D01D1/02;D01D5/00;D04H1/435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黄志达;谢文凯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牙周炎 药物 纳米 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静电纺药物缓释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牙周炎的药物缓释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牙周炎已被医学界定论为口腔健康的“头号杀手”,也被称为继癌症、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第三大杀手。在我国口腔病的患病率已经高达97.6%,许多人忍受着口腔病的痛苦。据研究口腔病患主要是由牙周组织直接或间接感染导致的,因此牙周炎的治疗对我国乃至全球都是刻不容缓的。牙周病是由牙菌斑引起的牙周组织的慢性破坏性疾病,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就会使牙齿松动脱落。牙周病治疗分传统治疗法(刮牙、拔牙等)及抗菌药物治疗法(含全身及局部用药)。虽然能够不同程度上改善牙周炎的临床症状,但是传统治疗法整体上疗效低、根治难、复发率高;而全身用药到达局部的药物浓度不高,不仅造成大量药物的浪费,还可引起如肝肾损害、口腔与消化道菌群失调或抗药性增强等副作用。局部用药药量小,副作用小,能在牙周袋内短期达到高浓度,减少龈下菌斑,疗效超过全身给药的作用,且不影响口腔其他部位的正常菌群,安全性更大。但这些药物不易维持,药物易流失,一旦漱口或冲洗停止,易于复发。
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是当今最新和最先进的牙周治疗技术,在临床工作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且受到了良好的疗效。目前临床使用的牙周再生片是一种用于治疗牙周炎的微孔膜片,植入后可达到物理性阻挡牙龈结缔组织细胞和上皮细胞与牙根先接触,保证根部残余的牙周膜组织来源细胞和牙槽骨细胞优先占据面并在其上生长和向冠方爬行,以此来达到生理性修复。通常要求牙周再生片透气性好,良好的保形性,需要具备良好的弹性和一定的力学性能,从而起到增强骨架的作用,并保证牙周再生片在临床治疗中不致坍塌。还具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并有利于抗菌消炎,避免引起细菌感染或炎症。目前市场上的牙周再生片主要分为金属和可降解两类。但是金属牙周再生片却存在着二次手术去除牙周片、二次感染发炎、手术费用高等弊端。将生物降解材料引入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避免了二次手术取出材料的不便,无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有些研究者已采用一些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为原料,通过一些编制或者静电纺等工艺制备成牙周再生片(CN1775312A;CN101607098A;CN101791431A)。如沈新元等人采用熔融纺丝法制备出生物可降解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纱线,再通过编制和后涂层工艺制备牙周再生片骨架(CN1775312A)。浙江大学胡巧玲等人结合流涎成膜法与静电纺丝法在壳聚糖基质膜上电纺一层具有多孔结构的羟基磷灰石/壳聚糖/聚乙烯醇无纺布膜(CN101607098A)。同济大学赵鹏等人通过静电纺丝工艺以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胶原、改性壳聚糖等生物可降解材料为原料制备出薄膜材料,并通过超分子负载技术在该薄膜材料上负载多种生长因子(CN101791431A)。不足的是这类产品采用较为复杂的复合工艺制作,而采用涂覆载药,产品抗菌杀菌效果时间偏短,容易产生二次感染等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98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散热作用的双转子电动机
- 下一篇:管体操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