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的节点地址设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11051.X | 申请日: | 2011-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1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有马利洋;大桥章宏;白石雅裕;吉田克己;大谷辰幸;小林英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系统 以及 节点 地址 设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连接有多个设备的冗余系统(redundant system)中,通过按每个设备来设定个别的节点地址(node address)从而使相互通信成为可能的控制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的节点地址设定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用于工厂控制(plant control)等的控制系统中,必须在控制装置间进行与控制相关的通信(以下,称为控制通信),由此必须设定能够区别各装置的地址(以下,称为节点地址)。
作为该设定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用旋转开关(rotary switch)来确定控制器的节点地址的方法。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针对用于在构筑控制系统的多个现场设备(field device)间进行控制通信的节点地址设定的方法,公开了如下方法,即,将各现场设备的设备ID和连接现场设备的连接器的网络ID合并起来从而来设定节点地址。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1-339392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2001-236103号公报
另一方面,控制系统要求即使一部分发生故障也能够继续运转这样的高可靠性,一般,通过具备2台运算装置并具备多台输入输出装置这样的冗余控制系统来实现该高可靠性。
但是,如专利文献1所述,在迄今为止这样的节点地址设定的方法中,具有如下这样的课题,即,由于能够由一个旋转开关设定的地址一般到“0x0~0xF”为止,所以为了设定冗余控制系统这样的大量与装置对应的地址,必须对一个装置安装多个旋转开关,从而成为节点地址设定工时增加和人为过失的主要原因。
此外,在冗余控制系统中使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节点地址设定方法的情况下,如果错误地在两台运算装置中设定个别的地址,则由于对输入输出装置传送2个种类的节点地址信息,所以存在不能判断应当使用哪一个节点地址信息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在本发明中,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节点地址的设定中,不增加设定工时,并且能够对应地址的误设定等缺陷的控制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的节点地址设定方法。
上述课题通过控制系统来解决,其中,该控制系统具有:运算装置,其进行针对控制对象的运算,并输出控制命令;多个输入输出装置,该多个输入输出装置接收上述控制命令,并向上述控制对象进行输出;以及冗余后的中继装置,其经由传送路径连接在上述运算装置和上述输入输出装置之间,对上述控制命令进行中继,并向上述输入输出装置进行输出;该控制系统的特征在于,每个上述冗余后的中继装置具备上位地址设定部,该上位地址设定部向上述多个输入输出装置输出由本中继装置设定的上位地址信息;上述输入输出装置具备:上位地址比较部,其对从上述冗余后的中继装置的各个系统中接收到的上述上位地址信息进行比较;上位地址设定部,其基于上述比较结果来选择上述上位地址信息;以及线路控制部,其将选择出的上述上位地址和由本输入输出装置确定的下位地址信息合并起来,由此来设定本输入输出装置的节点地址。
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根据中继装置设定的节点地址信息来决定输入输出装置的节点地址,所以不增加设定工时就能够进行节点地址的设定。此外,由于输入输出装置对从多个中继装置接收到的节点地址信息进行比较,并决定本站的节点地址,所以即使对地址的误设定等也能够灵活对应。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冗余控制系统的构成的图。
图2是表示各装置的节点地址(16进制)的图。
图3是表示数据线路的通信方法和传送帧的格式(format)的图。
图4是表示串行线路(serial line)的传送帧的格式的图。
图5是表示帧接收电路的构成的图。
图6是表示超时计数器(time out counter)的构成的图。
图7是表示地址接收完成的模式的图。
图8是表示上位节点地址设定电路的构成的图。
图9是表示数据线路控制电路的通信控制部的构成的图。
图10是表示1系统/2系统/两系统状态和来自运算装置的与线路模式信息相对应的数据线路的通信状态的图。
图11是表示中继装置A3、中继装置B4的节点地址的构成的图。
符号说明:
1 运算装置(主系统)
2 运算装置(待机系统)
3 中继装置A
4 中继装置B
5 输入输出装置A
6 输入输出装置B
7 输入输出装置N
8 终端装置
9 控制对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10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柔性热熔焊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同步带驱动的合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