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牵引车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11423.9 | 申请日: | 2008-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2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犬伏丰;泽井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主分类号: | B62D49/00 | 分类号: | B62D49/00;B62D25/10;E05D3/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杨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牵引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设置在方向盘下方的驾驶面板和仪表盘的牵引车。
背景技术
作为上述的牵引车,现有技术中例如有日本特开2003-2239号公报(参照段落[0014]、[0015]、图1和图3)中记载的牵引车。在该牵引车中具备操纵车把(相当于方向盘)、第1罩(相当于驾驶面板)和仪表部(相当于仪表盘)。
在这种牵引车中,有时卸下驾驶面板而进行位于驾驶面板内侧的各种装置及设备的检查和修理。在该情况下,若仪表盘支承于驾驶面板,则在驾驶面板上经由仪表盘连接有软线及缆线,所以需要从驾驶面板上卸下仪表盘或者割断软线或缆线,以便能卸下驾驶面板,这样很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牵引车,能够操作简单地卸下驾驶面板,而且能够结构简单地获得。
本发明的牵引车具备:车架;立设在上述车架上且支承机罩的支承架;方向盘;立设在上述车架上且支承上述方向盘的车把立柱;仪表盘;设置在上述方向盘的下方且在与上述仪表盘相对置的位置具有显示窗的驾驶面板;和一端与上述支承架连结且另一端与上述车把立柱连结的连结部件,上述仪表盘安装在上述连结部件上。
根据本构成,以令仪表盘支承在连结部件的仪表盘支承部上从而留在车体侧的状态,能够将驾驶面板独立于仪表盘地从支承架上卸下。
此外,通过连结部件的连结能够加强支承架和车把立柱,将该连结部件作为支承单元,能够以留在车体侧的状态支承仪表盘。
因此,能够操作简单地卸下驾驶面板并效率良好地进行检查和修理作业,而无需使仪表盘和驾驶面板分离或割断仪表盘所使用的软线或线缆。而且,将进行支承架和车把立柱的加强的连结部件用作仪表盘支承的支承单元的简单结构即可,能够低廉地获得。
在上述的构成中优选的是,在上述连结部件上设置对上述驾驶面板的上述显示窗附近进行紧固连结的面板支承部。
根据本构成,通过将驾驶面板的显示窗附近紧固到面板支承部上,使得驾驶面板的显示窗附近压接在仪表盘上,从而能够良好地进行驾驶面板与仪表盘之间的密封。
因此,使仪表盘支承在连结部件上以便能够单独地卸下驾驶面板,同时能够良好地进行驾驶面板与仪表盘之间的密封以防止浸水等。
在上述的构成中优选的是,上述仪表盘的上述显示面具有弯曲面,该弯曲面在从车体侧面观察时仪表盘上下方向的中央侧凹入。
根据本构成,能够利用显示面的弯曲来调整反射光的朝向等,以使显示不会由于反射光而难以观察。因此显示容易观察,能够进行准确的显示的识别。
此外,本发明的牵引车,具备:可在上升打开姿势和下降闭合姿势之间摆动升降的机罩;机罩支承体;设置在上述机罩及上述机罩支承体的某一个上的枢支销;设置在上述机罩及上述机罩支承体的另一个上的枢支销孔;设置在上述机罩上的支承销;设置在上述机罩支承体上且具有与上述支承销卡合脱离的开口的支承销孔;和形成在上述枢支销孔中且与上述枢支销卡合脱离的开口,在上述上升打开姿势下,通过上述支承销与支承销孔卡合,来禁止上述枢支销从上述枢支销孔脱离,并且在上述下降闭合姿势下,通过解除上述支承销与支承销孔的卡合,容许上述枢支销从上述枢支销孔脱离。
根据本构成,如果使机罩为从上升打开姿势下降后的状态,则支承销从支承销孔脱离,机罩支承单元切换至作用解除状态,并使枢支销从枢支销孔脱离,由此能够接触借助于枢支销和枢支销孔的机罩的枢支,从而卸下机罩。当机罩为上升打开姿势时,支承销卡入支承销孔中,机罩支承单元切换至作用状态,从而将机罩支承为上升打开姿势。
因此,能够上下摆动开闭自如地枢支机罩,并且在检查或修理时能够利用机罩支承单元稳定地支承打开的机罩,同时在卸下机罩时,仅使机罩从上升打开姿势下降,就能够将枢支销从枢支销孔抽离并卸下,不需要特别的枢支锁定解除的操作就能够操作简单地卸下。
在上述的构成中优选的是,本发明的牵引车具备导向件,该导向件与上述支承销孔的开口连续设置,用来引导上述支承销的卡合脱离。
根据本构成,能够顺利地进行支承销相对于支承销孔的卡合脱离。
此外在上述的构成中优选的是,本发明的牵引车设置有对上述机罩施力以使其摆动到上升打开姿势的施力部件。
根据本构成,在打开机罩时,利用施力单元的摆动施力,能够轻松地进行打开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久保田,未经株式会社久保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14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