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集煤矸石中钛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15204.8 | 申请日: | 201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7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夏举佩;张召述;秦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3/04 | 分类号: | C22B3/04;C22B34/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富集 煤矸石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富集煤矸石中钛的方法,属于煤系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发展中国家,在一次能源消耗中,煤炭占70%以上,所占比重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倍以上,并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的能源结构仍是以煤炭为主。
煤矸石是采煤过程和洗煤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物,是一种在成煤过程中与煤层伴生的一种含碳量较低、比煤坚硬的黑灰色岩石。包括巷道掘进过程中的掘进矸石、采掘过程中从顶板、底板及夹层里采出的矸石以及洗煤过程中挑出的洗矸石。其主要成分是SiO2、Al2O3,另外还含有数量不等的Fe2O3、CaO、MgO、Na2O、K2O、P2O5、SO3和微量稀有元素(镓、钒、钛、钴)。其排放量相当于当年煤炭产量的10%左右,目前已累计堆存45亿吨,占地约12万公顷,是目前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工矿业固体废弃物之一,给矿区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染污。 随着国家环保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大,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解决煤矸石污染环境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自60年代起,很多国家开始重视煤矸石的处理和利用。煤矸石中的矿物组成与煤的形成过程、周边地质结构和矿物成份有关,其中富含硅铝,是我国未来最为保贵的铝资源,灰份中钛含量在1~4%,大多数矿中含量<2%,主要以钛铁矿及锐钛型TiO2形式存在,没有直接开采、利用价值。一般情况下,钛在煤矸石中的含量与总铁含量有关,当煤矸石含铁高时,其中的钛含量亦高。
人造晶红石及晶红石矿是氯化法生产高级钛白粉的主要原料,我国晶红石矿储量有限,品位一般为2%,极少超过5%,平均品位在3.5%左右。
目前,煤矸石最为合理的资源化应用是充分回收其热量的同时,实现煤矸石中有价元素的提取,本发明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在回收煤矸石热量的同时,达到活化煤矸石的目的,通过酸浸、碱溶的工艺提取其中的铝、硅、铁,最终钛以晶红石TiO2富存于碱渣中,其含量视原料中钛的含量和酸浸、碱溶工艺而异。经富集后,残渣中晶红石型TiO2含量最高可达15%以上,是优良的人造晶红石矿,通过重选后可得钛精矿。
从各种含钛矿物中富集钛的方法很多,如专利CN1114364是一种生产富钛料的方法及其设备本发明,其特征在于采用原生钛铁矿或风化程度低的钛铁砂矿,经氧化焙烧处理,用18~20%的盐酸,获得保持原矿粒度的富钛料;CN1283706是用钛铁矿精矿制取富钛料的方法,将磨细后的钛铁矿配入一定重量百分比的粘结剂和添加剂造球,球团经冷固结球团法或预热球团法固结后,置于回转窑中于1100~1150℃温度下直接还原,还原产品经磨碎磁选分离,得到富钛料和铁粉精矿;CN1746126是用含钛高炉渣生产富钛料工艺方法,以钢铁冶炼生产中排放的含钛高炉渣为原料生产富钛料的工艺方法,基本工艺是先用电磁波对含钛高炉渣实施辐射,然后用硫酸对高炉渣中的钛进行选择性酸解,酸解反应经固液分离去除固相后,对液相再次实施电磁波辐射,辐射结束后加入水进行水解结晶反应,固液分离得到的固体经煅烧即制得成品富钛料; CN102181669A是高杂质钛铁矿精矿制取富钛料的方法,以高杂质钛铁矿精矿制取富钛料的方法,其技术路线为:原矿—磁选—铁精矿—尾矿—浮选—钛铁矿精矿—焙烧—磁选—还原熔炼—钛渣—提纯—富钛料。在现有的专利报道中,未涉及以煤矸石为原料富集钛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将煤矸石中以锐钛矿、钛铁矿为主的钛,通过活化、酸浸、碱溶回收灰份中的铝、硅、铁,实现钛以晶红石型TiO2富集的目的,为高级钛白粉生产提供优质原料,能实现煤矸石有效高附加值综合利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煤矸石经破碎、粉磨后按照不同的含铁量进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活化和酸浸,过滤后再进行碱溶,最终得到富钛渣。
一种富集煤矸石中钛的方法,其基本步骤包括如下:(如附图所示)
(1)选用煤矸石灰份中TiO2含量大于1wt%的煤矸石为原料, 将其破碎后要求全部通过5mm的方孔筛;
(2)对破碎的煤矸石原料进行活化处理,将煤矸石原料在700~850℃下,煅烧30~60分钟,然后粉磨至过60目筛筛余量<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52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悬浮式风力发电机
- 下一篇:一种三合一混合式储能电池